<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世心的詩詞(5505首)

    241 《江心長句》 宋·葛紹體

    問津城西市,呼渡江南岸。
    棹穩當潮生,帆輕趁風便。
    龍翔古招提,鳥革今輪奐。
    回合列翠屏,周遭鋪素練。

    242 《無心》 宋·顧逢

    世態真堪笑,機深禍亦深。
    多謀還損己,有壽必無心。
    嘔肺因詩苦,開懷遇酒斟。
    平生隨造物,不暇問升沉。

    243 《贈吾世衍》 宋·顧逢

    士友多交接,惟君有敬心。
    少年精古篆,諸老喜新吟。
    簫品神仙曲,琴彈山水音。
    無人知此樂,只有竹房深。

    244 《正紀誕辰輒成三絕句為壽所謂壽者非世俗之壽》 宋·郭印

    復卦初爻寓意深,祗緣虛靜見天心。
    君生正遇黃鐘律,宜把真陽卻眾陰。

    245 《正紀誕辰輒成三絕句為壽所謂壽者非世俗之壽》 宋·郭印

    中冬蟾彩八分圓,可是人間誕謫仙。
    怪得心光吞萬象,鐫镵造化付詩篇。

    246 《郭有道先生知命錄喜其擺落世塵去來自在真神》 宋·郭印

    高標百世可廉頑,喧處亡心心自閒。
    小院客來風掃地,涼宵人靜月窺關。
    了知游戲夢蝴蝶,聊學逍遙歌泰山。
    須信先生今未死,青冥鶴駕眇難攀。

    247 《送榮茂世》 宋·李處權

    戎馮絕黃流,飛塵暗京畿。
    竟成王室禍,痛定不忍思。
    衣冠半陷沒,逃難皆散之。
    有如水衡君,將命弗顧危。

    248 《潛心齋》 宋·李處權

    古之學為己,今之學為人。
    始乎芒芴間,擴充遂無垠。
    克己而復禮,天下皆歸仁。
    尼父百世師,道妙圣且神。

    249 《臘月二十九日陳萬石石室呂潛心三兄相訪夜來》 宋·丘葵

    一年一度一除夜,趲得世人霜滿顛。
    七十三年除過了,未知除盡是何年。

    250 《吾心》 宋·釋文珦

    吾心靜而貞,是乃出天稟。
    驅之入塵樊,違性豈不甚。
    所對非同流,欲語口還噤。
    世涂機穽多,動足常懔懔。

    251 《春夜夢中得觀與心為度身將世作仇一聯既覺而》 宋·釋文珦

    高人持遠流,凈行在林丘。
    觀與心為度,身將世作仇。
    不曾過午食,常滿六時修。
    苦海人求度,師應駕法舟。

    252 《世味》 宋·釋文珦

    世味從前已備嘗,重罹世難轉凄傷。
    肯希逸驥能千里,最善靈龜解六藏。
    覽勝每尋清伴侶,觀山另是好心腸。
    年逾七十唯求死,便不埋時也不妨。

    253 《春夜夢游溪上如世傳桃源與梵僧仙子偶具蟠桃》 宋·釋文珦

    隨意作清游,唯與筇竹偶。
    徘徊望原田,宛轉赴林藪。
    隔溪更幽奇,欲往興彌厚。
    漁人自知心,涉我不待叩。

    254 《天竺謝竹心陳通判見訪》 宋·釋行海

    紫袍烏帽馬蹄輕,曉浥秋山桂露清。
    慷慨劇談當世事,艱難方見故人情。
    杏園舊宴魁麟筆,蓮幕重開佐鳳城。
    青瑣玉堂殊有待,江淮何日可休兵。

    255 《榮上人發心知羅漢堂辦茶油事乞頌》 宋·釋正覺

    這開夢覺底因緣,佛佛心同亡后先。
    一點靈明三世外,十分妙凈萬機前。
    琢磨自得叢林下,游戲何妨百草顛。
    塵剎縱橫俱化事,起家人只奪空拳。

    256 《魏侍郎凈心閣》 宋·釋宗杲

    偉哉廣大寂滅心,譬如虛空不分別。
    擬心求凈即染污,況復比倫諸佛土。
    又如夢中所見物,所見是有不可取。
    如是通達無有疑,凈心之義炳然現。

    257 《寄題宗室世澤太博修性齋》 宋·蘇頌

    人情安逸或驕惛,君子操修有本原。
    結宇近同間燕處,題顏深警圣賢言。
    游心最樂群書富,寓目無窮百卉繁。
    治世右文風教洽,彬彬儒雅遍宗藩。

    258 《送許當世職方通判泉州》 宋·蘇頌

    仕宦遠故鄉,古人之所譏。
    懷祿去養親,千鐘且為微。
    當世粹州行,二美其庶幾。
    符竹非不貴,誠與雅志違。

    259 《聞南軒張先生下世感忱有作》 宋·孫應時

    玉山已失舊端明,何事令人骨屢驚。
    拆石有聲傳建業,隕星無處吊南刑。
    春風未作山川暖,江水何心日夜頃。
    淚落中宵腸萬結,眇然湖海寄吾生。

    260 《佑侄實赴鄉法吾家讀書三世至此侄才七人作十》 宋·孫應時

    家學今三世,儒流甫七人。
    生涯無窶悴,存沒幾酸辛。
    父干真吾責,孫枝見汝新。
    提攜從總丱,成長及冠巾。

    * 關于世心的詩詞 描寫世心的詩詞 帶有世心的詩詞 包含世心的古詩詞(550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