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世善堂的詩詞(159首)

    21 《苕溪草堂自大歷三年夏新營洎秋及春…四十三韻》 唐·皎然

    萬慮皆可遺,愛山情不易。
    自從東溪住,始與人群隔。
    應物非宿心,遺身是吾策。
    先民崆峒子,淪景事金液。

    22 《題東甌王友直尚友堂》 宋·魏了翁

    土恨生世晚,不為三代民。
    誰知伊傅至孔孟,亦學古道嗤時人。
    豈惟三代時,堯舜萬古師。
    猶云若稽古,不知古為誰。

    23 《適耕堂(周禹錫云:“極昌黎·”)》 明·舒頔

    芙蓉嶺下中平村,中有祝氏居其源。
    文公外家道義門,積善好禮枝葉蕃。
    衣冠濟楚信行惇,筑室亢燥依山根。
    摐耕大篆楣扁存,掛經扶耒窮朝昏。

    24 《應天長·萱堂積慶》 宋·無名氏

    萱堂積慶,桂苑流芳,于門瑞藹佳氣。
    正屬仲秋彌月,稱觴對此際。
    西王母、來人世。
    擁佩從、盡皆珠翠。

    25 《沅江李氏書堂》 宋·梅堯臣

    船從洞庭來,非賈即游宦。
    宦賈事風檣,誰能樂清晏。
    不如蓄書史,萬古無與間,上觀堯舜仁,下覽魏晉篡。

    26 《蘇州曹琰虞部浩然堂》 宋·梅堯臣

    姑蘇臺上麋鹿嚎,夫差城中樓觀高。
    荒榛盡已付明月,萬古憤怒空秋濤。
    吳亡越霸能幾日,後世擾擾猶鴻毛。
    孟軻善養浩然氣,充塞天地無饑嗷。
    慕而為堂亦有意,不學屈子成離騷。

    27 《和陶讀山海經十三首韻送機簡堂自景星巖再住》 宋·吳芾

    我自歸林下,亦復與世疏。
    賴有善知識,時能過吾廬。
    伴我說道話,我愛讀佛書。
    師為巖上去,我亦為膏車。

    28 《綠竹堂獨飲》 宋·歐陽修

    夏篁解籜陰加樛,臥齋公退無喧囂。
    清和況復值佳月,翠樹好鳥鳴咬咬。
    芳◇有酒美可酌,胡為欲飲先長謠。
    人生暫別客秦楚,尚欲泣淚相攀邀。

    29 《簡延平李公足擇善》 宋·五邁

    昔人重相思,千里且命駕。
    我家去游洋,相望纏四舍。
    偃息豈不思,吉服詎可借。
    惟憑一雁翔,敢望雙鳧下。

    30 《周氏敬榮堂詩》 宋·辛棄疾

    泰伯古至德,以遜天下聞。
    周公去未遠,二叔乃流言。
    春風棠棣萼,秋日脊令原。
    豈無良友生,歲晏誰急難。

    31 《送韓文饒贊善宰河南》 宋·梅堯臣

    退之曾作河南宰,韓氏于今又見君。
    縣政從來人有望,家聲不墜世多文。
    後池分洛貯藍水,高檻看嵩迷嶺云。
    主簿堂前七葉樹,手栽應莫已刳焚。

    32 《咸平讀書堂》 宋·陳師道

    昔人三百篇,善世已有余。
    後生守章句,不足供囁嚅。
    一登吏部選,筆硯隨掃除。
    閉合畫眉嫵,隔屋聞歌呼。

    33 《寄題剡竺貫之書堂》 宋·陳著

    一片心田種善根,粲為枝葉兒孫。
    人從今日封培去,百世金庭好石門。

    34 《次答蒿叟迭用東坡聚星堂詠雪寄懷》 近代·陳三立

    我生于世如病葉,滿蝕蟲痕如霰雪。
    老去家禍承國兇,遯跡偷活亦癡絕。
    棹湖惘惘魂茗迷,攀壑煢煢骨欲折。
    往往罷游當落日,身隨雁影穿煙滅。

    35 《送經之偕義齋兩舍人入燕并呈善之待制》 宋·陸文圭

    君馬三渡白溝河,溝水東流青草多。
    踞鞍顧盼聊試耳,伏櫪悲歌奈老何。
    古人千金重然諾,把臂況受生列讬。
    肯先申白獨辭楚,且伴機云雙入洛。

    36 《詩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
    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
    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37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38 《愚溪詩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
    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

    古文觀止寫景抒憤序文

    39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40 《九辯》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泬漻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楚辭悲秋長詩

    * 關于世善堂的詩詞 描寫世善堂的詩詞 帶有世善堂的詩詞 包含世善堂的古詩詞(15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