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世傳人的詩詞(1444首)

    221 《讀王莽傳寄廖判府》 宋·蔡沈

    噫吁嚱,噫嚱一曲難為聽,桑麻垅畝今荊榛。
    子規夜訴倉庚鳴,時至氣化能無聲。

    222 《城山拜林艾軒》 宋·方公權

    履齋早歲及朱門,末后通家得艾軒。
    德義遠從王父父,典刑愧忝外孫孫。
    世無前輩吾安仰,師有傳人道始尊。
    欲問先生游歷處,庭前老樹或能言。

    223 《句》 宋·李慶孫

    四夷妙賦無人誦,三酌酸文舉世傳。

    224 《送鈐轄館使王公》 宋·李畋

    郄縠詩書奕世傳,西人歌德別戎旃。
    三朝功業標勛府,四稔恩綏播蜀川。
    耦射隔花聞破帖,分題臨沼間中筵。
    歸朝圣旨俞僉望,畿內封侯養重權。

    225 《寄吳傳正寺丞》 宋·呂公著

    敦篤情懷世所稀,昔年今日事難追。
    雪霜未始寒無甚,□桂可嘗色暫移。
    洛邑士人雖我信,天津風月只君知。
    夢魂不悟東都遠,依舊過從似舊時。

    226 《雪十首》 宋·楊公遠

    臘前三白兆豐年,此話農家萬古傳。
    近值世更人事改,生民全藉老天憐。

    227 《兵書峽(在歸州薌溪口)》 明·林俊

    巫峽山,西來昂伏知幾變。
    扶輿轉磅礴,渾沌開生面。
    中擘行懸流,晴碧天一線。
    石根浪文摺,龕竇相貫穿。

    228 《入峽》 明·王紳

    世傳三峽險,吾身適屢往。
    蕩舟趨洄流,驚濤漾輕漿。
    褷峰開復合,青天細如掌。
    浪急先期程,谷空答漁響。
    回顧上瀨人,吾行若平壤。
    日夕下夷陵,祝酒相欣賞。

    229 《留別登州舉人》 宋·蘇軾

    身世相忘久自知,此行閑看古黃腄。
    自非北海孔文舉,誰識東萊太史慈。
    落筆已吞云夢客,抱琴欲訪水仙師。
    莫嫌五日匆匆守,歸去先傳樂職詩。

    230 《周夫人挽詞》 宋·蘇軾

    教子通經古所賢,安貧守道節尤堅。
    當熊遣烈傳家世,投燭諸郎慰眼前。
    不待金花書誥命,忽驚玉樹掩新阡。
    凱風吹棘君休詠,我亦孤懷一泫然。

    231 《送董傳》 宋·王安石

    悠悠隴頭水,日夜向西流。
    行路未云已,歸人空復愁。
    文章合用世,顏發未驚秋。
    一聽秦聲罷,還來上國游。

    232 《新歲書懷四首》 宋·戴復古

    正月復二月,百年如一年。
    世間人易老,天下事難全。
    生計麥十斛,傳家詩幾篇。
    眼前雖不足,心地自超然。

    233 《蜀使歸寄青城上官道人》 宋·陸游

    輕別青城十二年,至今客枕夢林泉。
    一杯松屑齋前進,兩卷丹經肘後傳。
    欲與公為塵外侶,幾時身上峽中船?世間牛蟻何勞問,輸與云窗一粲然。

    234 《讀阮籍傳》 宋·陸游

    天生父子立君臣,萬世寧容亂大倫!籍輩可誅無復議,禮非為我為何人?

    235 《秋懷十首》 宋·張耒

    西風掃黃葉,零落委我前。
    閉門無來客,空床過午眠。
    床頭亦何有,狼籍古人編。
    琳瑯巧言語,照輝后世傳。

    236 《與友人論文因以詩投之》 宋·張耒

    我雖不知文,嘗聞于達者。
    文以意為車,意以文為馬。
    理強意乃勝,氣盛文如駕。
    理惟當即止,妄說即虛假。

    237 《送復守張坰朝奉罷歸》 宋·張耒

    一夢西都十二年,竟陵相遇各華顛。
    風流家世仁人后,愷悌歌謠楚俗傳。
    學道愛君甘淡薄,倦游嗟我久留連。
    自憐江上傷春眼,不待琵琶已泫然。

    238 《端午帖子·溫成合四首》 宋·歐陽修

    聞說仙家事杳微,世傳宜偽豈能知。
    遙思海上三山樂,寧記人間五日時。

    239 《端午帖子·溫成合四首》 宋·歐陽修

    聞說仙家事杳微,世傳真偽豈能知。
    遙思海上三山樂,寧記人間五日時。

    240 《陳質殿丞挽歌詞》 宋·范仲淹

    賢者逝如斯,皇天豈易知。
    眾人皆墮淚,君子欲安碑。
    幾世傳清白,滿鄉稱孝慈。
    賢哉生令嗣,遺秀在蘭芝。

    * 關于世傳人的詩詞 描寫世傳人的詩詞 帶有世傳人的詩詞 包含世傳人的古詩詞(144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