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不鄧鄧的詩詞(318首)

    141 《寓嚴陵學和鄧學錄相留之韻》 宋·陳淳

    道為賢侯講泮宮,淵源程子及周翁。
    路開正脈同歸極,川障狂瀾浪駕空。
    珍重前廊渾氣合,督提后進要心通。
    圣門相與從容入,矩步規行不用匆。

    142 《和鄧中齋至日舟中七言》 宋·陳杰

    又報微陽九地回,堂堂心在鬢顏摧。
    鄉愁云物有詩寫,驛訊春枝無使來。
    燕谷可能生出黍,漆無但愛死如灰。
    相從導引學仙去,吳市不知人姓梅。

    143 《次韻鄧善之書懷七首》 宋·方回

    二十八回見,天門闔左扉。
    不嫌筆端退,但駭鏡中非。
    自愛希聲瑟,誰知尚絅衣。
    人生年七十,肯復壯心飛。

    144 《次韻鄧善之書懷七首》 宋·方回

    今代予元侯,書窗不外求。
    寡言良有味,節用絕無愁。
    真是溫如玉,兼能爽似秋。
    鑾坡宜趣召,夜直結鄰樓。

    145 《次韻鄧善之書懷七首》 宋·方回

    昭諫先生宅,咸平處士廬。
    大名無死朽,外物幾乘除。
    歲月勤稽古,山林永遂初。
    能詩直余事,焉不藺相如。

    146 《次韻鄧善之論詩》 宋·方回

    未極皮毛落,端難頰舌傳。
    夔音諧柷敔,岐脈按銘弦。
    舉自常如見,關心或不眠。
    江湖無正色,齲齒亦嫣然。

    147 《寄鄧山房高士》 宋·顧逢

    老來骨相清如鶴,煉就紅爐一大丹。
    只把古琴藏石匣,子期仙去不曾彈。

    148 《當可臺鄧士將赴類試作詩餞之因效其體》 宋·郭印

    丹山采鳳群鳴集,云外舒張覽輝翼。
    錦屏相望不千里,音中簫韶有人識。
    朝家選舉專一科,翰墨之工拔士多。
    好將筆力覷天巧,斡旋正氣回狂波。

    149 《和鄧善之寄王一初并見柬韻》 宋·陸文圭

    抱拙投閑計未流,但看歲晏復何如。
    丹山碧水吟招隱,白發蒼顏賦遂初。
    逸少幽情誰興暢,元龍豪氣未全除。
    柴門有客迂雙屐,何不相逢許史廬。

    150 《次韻鄧志宏三月辛卯大雨雹》 宋·蘇籀

    剝圭碎璧崑山頹,天容黯慘凝不開。
    隨和抵鵲虎兕吼,陽愆陰伏推從來。
    雀鼠懷安怖入壁,聲侔海翻星隕石。
    疾雷破山萬壑沸,急雨懸河平地尺。
    嘉生春淺才纖毫,季子御雹勤嗟嘷。
    沖沖鑿冰窮谷里,申豐此說殊未高。

    151 《寄題鄧成這粟庵》 宋·王洋

    一粟本非慳,縱橫透入關。
    要知千種解,不離一塵間。
    透徹通真境,拘留即妄攀。
    須彌聊比喻,未是最高山。

    152 《題鄧保章真二首》 宋·曾豐

    舊以書生新保章,衣冠法合改其常。
    中年不覺青衫好,暇日寧從野服強。

    153 《贈臨川浦城昌鄧二術士》 宋·曾豐

    試出希夷手,偷傳混沌機。
    不容天地遁,可使鬼神歸。
    為我推奇偶,從今驗是非。
    萬猶失其一,卻更問麻衣。

    154 《重贈盧諶》 魏晉·劉琨

    握中有懸璧,本自荊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濱叟。
    鄧生何感激,千里來相求。
    白登幸曲逆,鴻門賴留侯。

    典故抒懷抱負勸勉

    155 《夸父逐日》 先秦·佚名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
    未至,道渴而死。
    棄其杖,化為鄧林。

    初中文言文神話故事

    156 《樵夫毀山神》 未知·佚名

    康熙十五年,余姚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
    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鄧樵夫許之。
    明晨,客伺于神祠外,果見一樵夫過之,逆謂曰:“子鄧姓乎?”曰:“然。
    ”因告以夜所聞見,戒勿往。

    初中文言文寓理故事

    157 《陳涉世家》 兩漢·司馬遷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初中文言文詠史傳記敘事

    158 《病梅館記》 清·龔自珍

    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
    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
    ”固也。
    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

    高中文言文哲理詠物寓人

    159 《心術》 宋·蘇洵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凡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
    非一動之為利害,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古文觀止議論用兵

    160 《張衡傳》 兩漢·范曄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
    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
    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高中文言文贊美寫人傳記

    * 關于不鄧鄧的詩詞 描寫不鄧鄧的詩詞 帶有不鄧鄧的詩詞 包含不鄧鄧的古詩詞(31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