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不起眼的詩詞(875首)

    41 《曉起聞明仲謁空叔嘗過門追已無及繼讀觀霧長》 宋·劉子翚

    公才凜若干將鑄,膽落詩流失以倨。
    弄毫邂逅即揮奇,造化玄機悉披露。
    凌晨訪客忽飛筇,雙澗徐穿碧交互。
    笑聲只在竹林東,夢破急追無復處。

    42 《病起枕上口占三絕句奉呈公實嶠之賢伯仲一笑》 宋·張元干

    素馨茉莉及玫瑰,清馥渾同雪里梅。
    六入不分初病起,眼前欠此共徘徊。

    43 《次韻病起二首》 宋·仲并

    不妨佳句太頻頻,還得愁中眼漸明。
    好是維摩病初醒,又將口業起紛爭。

    44 《偈頌一百零四首》 宋·釋紹曇

    達磨眼睛,天臺骨髓。
    鉤鎖連環,提掇不起。
    提得起,湖頭春不綠成紋,竹外清風來未已。

    45 《題天衣寺》 宋·袁說友

    稽山道上多名跡,萬頃湖光襯山色。
    云蒸霧集累千年,屈指風流幾人物。
    平生佳處身曾經,賴此泉石供余齡。
    愛山何惜買山費,明珠不博娉與婷。

    46 《楊柳枝壽杯詞十八首》 唐·司空圖

    樂府翻來占太平,風光無處不含情。
    千門萬戶喧歌吹,富貴人間只此聲。
    撼晚梳空不自持,與君同折上樓時。
    春風還有常情處,系得人心免別離。

    47 《何子楚為范明倫賦九疑石石吾不及見也讀詩可》 宋·沈與求

    峨弁千峰倚天碧,上有修筠材可篴。
    月明三弄面巉巖,驚起哀猿啼峭壁。
    兒童斲石攢青瑤,寒林蕭蕭吹墮樵。
    坐令結習落幽夢,芒鞋竹杖歸路遙。

    48 《茅山中人皆不飲泉水悉下汲于注壑又不善蓄佳》 明·朱凱

    情閑好品茶,性淡能辨水。
    江左幾泓泉,勺勺定媸美。
    浙右園焙栽,種種別妙理。
    七寶白云淳,石井劍池泚。

    49 《賞雪騎鯨軒,子文夜歸酒渴,侍兒薦茗飲蜜漿》 宋·范成大

    溪山四時佳,今日更奇絕。
    天公妙莊嚴,施此一川雪。
    飛花浩如海,眩轉塞空闊。
    水西萬珠樹,玉塔照銀闕。

    50 《泛舟大明湖》 元·元好問

    長白山前繡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蒼煙收不起。
    山從陽丘西來青一彎,天公擲下半玉環。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繡江眉睫間。

    51 《盆池白蓮》 宋·蘇轍

    白蓮生淤泥,清濁不相干。
    道人無室家,心跡兩蕭然。
    我住西湖濱,蒲蓮若云屯。
    幽居常閉戶,時聽游人言。

    52 《盱眙行》 宋·劉過

    車徐行,馬后馳,天寒游子來盱眙。
    功名邂逅未可知。
    生身畢竟要何為。

    53 《次韻孫興宗秋懷》 宋·王之道

    秋山赫赫明丹楓,秋天隱隱分玄鴻。
    不知眼界闊多少,九華突兀撐晴空。
    嗟予老病百事懶,誰能強勉追兒童。
    讀書既苦齒多豁,屬文益覺心如蓬。

    54 《次韻答少章》 宋·陳師道

    秦郎淮海士,才大難為弟。
    蔚然霜雪後,不受江漢洗。
    春畦不滿眼,采掇到芹薺。
    多病促余年,秋光欲辭抵。

    55 《再和》 宋·吳芾

    嗟我椎鈍姿,處世百不便。
    性獨愛山水,固非嗜好偏。
    本來山中人,家與青山連。
    仕宦三十載,塵事雖滿前。

    56 《二月十日夜雨起書曾移忠禾譜后》 宋·趙蕃

    去年秋旱冬尤劇,一雪不能濡土瘠。
    立春日雨雖應時,到今闕然又幾日。
    游人但欣春物榮,農夫痛心田未耕。
    我因于役偶適野,駭見蓬勃煙埃生。

    57 《贈醫相者趙月堂》 宋·陳著

    維摩居士病不起,卻向方丈說法無一事。
    此證何證無實證,針灸湯藥所不治。
    子房狀貌如婦人,及到籌帷決勝無比倫。
    此相何相無實相,骨骼毛顏不足論。

    58 《得文敬雙塔寺和章招之不至四疊韻奉答》 明·李東陽

    問君朝回胡不歸,西馳急腳走若飛。
    云承部檄籍戎伍,歲給纊布頒冬衣。
    浮圖東望瑜伽宅,尺地西垣懶回屐。
    只應官事了癡兒,怪底可人招不得。

    59 《謝曾子長分餉臨江軍黃雀》 宋·晁公溯

    遠游旅食荒山里,竹鼠山雞污刀幾。
    鳴鞭走送來扣門,眼明忽見銜環子。
    江南今秋禾黍熟,場間啄穗驚不起。
    正緣一飽墮網羅,包里頭顱行萬里。

    60 《贈壽昌墨客葉實甫》 宋·方回

    古人削竹以為筆,木板為方竹為策。
    其字科斗或鳥跡,或篆或籀煤傅漆。
    未有今人所謂墨,晉發汲冢尚可識。
    地中間獲鐘鼎刻,文為之具未為極。

    * 關于不起眼的詩詞 描寫不起眼的詩詞 帶有不起眼的詩詞 包含不起眼的古詩詞(87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