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上菱的詩詞(291首)
201
《屯溪訪故人》 宋·程永奇
主人溪上宅,烏幾屢曾憑。
山直西南向,田分上下層。
池鮮熟錦鯉,塘果致青菱。
此去重陽近,遙岑共一登。
202
《金陵九思》 明·鄧氏
丁卯,王母歸咸京,余母子從。
經潯陽,兼彭澤,自鄖、襄入秦嶺而之長安。
王母庚午仙矣。
辛未,有先君子之變,夫子頻欲以我南,弗能也。
203
《如歸亭》 宋·何永錫
獨臨朱檻愛平波,安穩歸舟兩兩過。
數島云霞栽橘社,一汀煙月采菱歌。
湖心日定施青黛,砌下風恬展碧羅。
好寫仙源槎閣主,便教從此上銀河。
206
《寄題望湖樓》 宋·蔣堂
城上危樓勢孤峙,樓頭盡見湖中水。
水色澄明游者多,古來雅以鑒為比。
家家畫舫日斜歸,處處菱歌煙際起。
清漣蒙潤一都會,碧底涵空三百里。
207
《成都書事百韻》 宋·薛田
混茫丕變造西阡,物象熙熙被一川。
易覺錦城銷白日,難歌蜀道上青天。
云敷牧野耕桑雨,柳拂旗亭市井煙。
院鎖玉溪留好景,坊題金馬促繁弦。
208
《鑒湖晚歸》 宋·張伯玉
會稽太守無事時,緩帶長作漁樵嬉。
大航平榻引賓從,談笑晚從湖上歸。
湖邊居望而簇簇,湖岸花木情依依。
環峰晻靄天四垂,淥水蕩漾雙紅旗。
209
《芙蓉閣》 明·鄧渼
上路風煙抵狹斜,依然城郭舊人家。
平臨粉堞真如帶,遙望丹樓卻是霞。
雙瀑因風飄素練,清川寫照入菱花。
愁看西北浮云外,謾復搴開閱歲華。
210
《探蓮曲》 明·韓邦靖
江南七月蓮花開,江上女兒采蓮來。
桃頰雙垂映秋水,菱歌一曲望春臺。
春臺一望隔千山,征客秦關更楚關。
妾意如舟元不定,郎行似水何時還。
211
《十二月樂章》 未知·李德
正月東方日出香茸茸,長條短條花眼紅。
柔云弱雨暗填空,茫茫蝴蝶破春風。
鸞帕抹煙山夢濃,蕭颯愁思開暝容。
江頭溘溘水聲動,微和著柳黃金重。
212
《過江》 明·錢曄
篷底茶香午夢醒,大江風急正揚舲。
浪花作雨汀煙濕,沙鳥迎人水氣腥。
三國舊愁春草碧,六朝遺恨晚山青。
不知別后東湖上,誰愛菱歌倚棹聽。
213
《采蓮詠》 明·沈一貫
鏡中美人明月光,瓊肌玉腕相芬芳。
凌波而往褰素裳,桃李不敢夸朝陽。
采蓮歸來還采菱,楫短潮逆嬌不勝。
牽浮攬沈亦自矜,槎牙四角生寒冰,南山桂花飛上層。
214
《覽鏡七首》 明·陶望齡
說法從人誚馬留,似猴良亦勝真猴。
牽絲刻木渾兒戲,斷水殘山足夢游。
溪潦旋添菱女枻,霜痕欲上橘奴洲。
此中綸笠真吾事,為寫漁裝著釣舟。
¤
215
《夏日草堂漫興》 明·王逢年
閑庭碧梧澄素陰,南山結廬幽意深。
將浣未浣溪畔女,欲鳴不鳴枝上禽。
臨觴坐嘯還咄咄,岸幘遠望何森森。
黃云澹蕩落日冥,一派菱歌煙水潯。
216
《對雨》 明·吳寬
清池水長欲平橋,雨勢渾如上晚潮。
泛泛漸于亭礎近,淙淙真是筧泉遙。
即看并浴鵝群戲,卻恐新生魚子漂。
東望菱濠歸去好,吳儂家有木蘭橈。
217
《漁父》 明·張元凱
溪橋轉山徑,湖水碧于苔。
漁舟柳陰下,舉網得四腮。
樵薪猶未至,新醅業已開。
團圞坐妻孥,不簪亦不鞋。
218
《六如亭懷古》 明·鄭定
香魂艷骨瘞崇阿,瘴雨蠻煙奈爾何。
苔上舊碑行客吊,蘿深荒徑野僧過。
山花寂寂留妝靨,堤柳青青想翠蛾。
落日平湖風乍起,余情并入采菱歌。
219
《半生行》 明·鄭琰
刺促復刺促,哀歌不成曲。
試聽征人歌一聲,切切烏烏淚相續。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業繁華稱鼎族。
七葉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 關于上菱的詩詞 描寫上菱的詩詞 帶有上菱的詩詞 包含上菱的古詩詞(29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