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上毫的詩詞(710首)

    661 《閑中真樂》 宋·郭印

    人間富與貴,孰不羨王侯。
    靜邊細一觀,何其勞且憂。
    去來風中云,出沒水上漚。
    推遷無定在,秋毫非我謀。

    662 《送吳蜀州還朝》 宋·郭印

    達官視貧賤,遼絕間天壤。
    門墻奧莫窺,鼎茵恣居享。
    令行雷風前,氣吐虹霓上。
    陋彼衡門流,揮斥同草莽。

    663 《次元守中秋觀月韻》 宋·郭印

    青霄萬里絕纖毫,海上仙人獨釣鰲。
    蕩蕩性天元廓落,亭亭心月本孤高。
    寒光破碎穿幽徑,素影飛翻入怒濤。
    但挹金波還洗滌,不須遙望日生高。

    664 《謝王敦玉惠雙兔》 宋·李處權

    惟茲衣褐徒,功用莫與大。
    馳騁文字間,下上無不載。
    卓哉昌黎公,毫端跨百代。
    傳紀何新奇,不泯良有賴。

    665 《戲酬楊次公》 宋·李復

    法云說法元非法,六月洪爐舞飛雪。
    寶香一瓣下天來,須彌座上金光發。
    三界風雨動雷音,八部人天歸象設。
    昔年關西舊夫子,今日淮南大檀越。

    666 《和郭戶部中秋月》 宋·李復

    重云宿靄風收盡,千丈銀毫吐海涯。
    露氣洗開青玉闕,龍宮浮出白蓮華。
    寒驚棲鵲翻庭樹,陰引靈珠耀浦沙。
    我是補巾修月手,玉皇應許上仙槎。

    667 《和仲實秋興》 宋·牟巘五

    金飆吹暑頓然清,聞早空庭一葉驚。
    拄頰偏宜對朝爽,揮毫正好賦秋聲。
    鏡中髯短休煩鑷,壁上弦閒不受檠。
    志士由來多慷慨,何如百囀聽鶯鳴。

    668 《送謙侍者還鄉省親》 宋·釋崇岳

    有句無句藤倚樹,鐵壁銀山沒回互。
    三千里外面尊堂,一毫頭上全體露。
    睦州謾說編蒲屢,新豐賣峭不歸去。
    今人不比昔時人,出門便是還鄉路。

    669 《示惠文伯宣義二偈》 宋·釋崇岳

    盤走珠兮珠走盤,靜中消息鬧中看。
    一毫頭上忘知解,始覺從前被眼瞞。

    670 《偈頌六十八首》 宋·釋法薰

    海上明公秀,趙州東院西。
    不移毫發許,平步上云梯。

    671 《拈古十四首》 宋·釋法薰

    即心即佛,甜瓜甜徹蒂。
    非心非佛,苦瓠苦連根。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斫卻月中桂,清光迸海門。
    個裹若能開正眼,一毫頭上定乾坤。

    672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宋·釋紹曇

    向上機,頂門眼。
    察秋毫處暗昏昏,透險崖中平坦坦。
    三世諸佛,正視無門,白牯貍奴,活埋何限。

    673 《泛蓮觀音贊》 宋·釋心月

    一葉蓮舟泛渺瀰,誦觀音也戴阿彌。
    希奇妙相毫端上,五濁眾生知未知。

    674 《善禪人登徑山侍癡絕》 宋·釋心月

    三年共住不相識,眉目橫分鼻修直。
    狹路逢渠何所之,欲上凌霄峰頂立。
    凌霄一峰插天高,余峰起伏皆兒曹。
    我曾眺目察秋毫,三千剎海空勞勞。

    675 《十六羅漢贊》 宋·釋心月

    飛錫五天云冉冉,泛杯南海浪悠悠。
    一毫頭上輕收拾,不是冤家不聚頭。

    676 《偈頌三十首》 宋·釋印肅

    打折達磨西來腳,莫令有誤本來人。
    當處得心非向背,九年面壁寂光明。
    庭中立雪憨癡漢,海裹口乾渴愛津。
    如今大有心顛倒,夢寐胡謅學道人。

    677 《偈頌三十首》 宋·釋印肅

    顯老明禪,入理深淵。
    文殊為體,妙用普賢。
    鳳山得旨,妙契南源。
    三株樹下,坐斷云煙。

    678 《金剛隨機無盡頌·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宋·釋印肅

    法界全身量,在一毫頭上。
    西天牛吃禾,東土馬腹脹。

    679 《普庵家寶》 宋·釋印肅

    普庵家寶,不著尋討。
    迷時不見,在處煩惱。
    悟時無相,如日杲杲。
    取舍不得,自然恰好。

    680 《頌古二十一首》 宋·釋正覺

    青山不異,白玉無瑕。
    茫茫流水,擾擾黃龍。
    有佛處纖毫不立,無佛處萬別千差。
    長安路上未歸客,尋溪由自摘楊花。

    * 關于上毫的詩詞 描寫上毫的詩詞 帶有上毫的詩詞 包含上毫的古詩詞(71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