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上云的詩詞(175首)

    81 《宿王耕云山莊期衍師不至就題竹上》 明·張掞

    山館絕塵交,唯容謝公屐。
    洗酌松下泉,題詩澗邊石。
    吟僧期不來,掩琴坐岑寂。
    貌此林外影,雨余正凝碧。

    82 《蝶戀花 正月十一日 以上二首見白云文集卷四》 元·許謙

    楊柳池塘春信早。
    簾卷東風,猶帶余寒峭。
    暖透博山紅霧繞。
    洞簫扶起歌聲杳。
    初試花冠金凰小。
    鬢亂釵橫,長怯旁人笑。
    銀燭未殘尊未倒。

    83 《大醉后題大云寺閣柱上》 明·常倫

    謝公昔高臥,挾妓東山游。
    豈縈黃閣貴,不顧蒼生憂。
    簪綬聊暫出,江漢乃安流。
    國器良有待,局促非吾儔。

    84 《四月五日游淮云寺儀上人限韻求題》 明·陸伸

    得見支郎半醉中,相將高閣詠南風。
    豈緣避暑追河朔,自為傷春到瀼東。
    說法竿頭慚未會,談經注腳喜能同。
    何年許入云門社,辦取青鞋出軟紅。

    85 《和懶云上人韻》 明·明沈憲王

    幽徑斷行蹤,浮圖對遠峰。
    結冰堅碧沼,凝雪老青松。
    雙樹下開講,千燈中現容。
    天空雨花遍,門有白云封。

    86 《云厓久客川中江上偶懷》 明·沈仕

    風吹山色不生云,日照澄江散綺文。
    空憶巴陵三月酒,鷓鴣啼處一逢君。

    87 《江上望飛云洞》 明·王一鳴

    咫尺飛云洞,巉巖不可登。
    江風吹落日,時見出山僧。

    88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韻奉呈橧巢初庵云林玄》 明·虞堪

    隱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棲。
    蒹葭散汀看鷗去,桃花隔屋聞雞啼。
    每同杖屨踏春堤,詩筒酒榼前后提。
    公子風流乃相愛,縷引嬋娟生叆叇。

    89 《雨中望上饒諸山云氣》 清·張謇

    將雨山云忽際天,有時山忽上云顛。
    晚來更被橫風擾,萬點青蒼盡化煙。

    90 《過安樂山,聞山上木葉有文,如道士篆符,云》 宋·蘇軾

    真人已不死,外慕墮空虛。
    猶余好名意,滿樹寫天書。

    91 《過安樂山聞山上木葉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 宋·蘇軾

    天師化去知何在,玉印相傳世共珍。
    故國子孫今尚死,滿山秋葉豈能神。
    真人已不死,外慕墮空虛。
    猶余好名意,滿樹寫天書。

    92 《少年時嘗過一村院見壁上有詩云夜涼疑有雨院》 宋·蘇軾

    佛燈漸暗饑鼠出,山雨忽來修竹鳴。
    知是何人舊詩句,已應知我此時情。

    93 《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視雷雨每大雷電但聞云中》 宋·蘇軾

    已外浮名更外身,區區雷電若為神。
    山頭只作嬰兒看,無限人間失箸人。

    94 《余過溫泉壁上有詩云直待眾生總無垢我方清冷》 宋·蘇軾

    石龍有口口無根,自在流泉誰吐吞。
    若信眾生本無垢,此泉何處覓寒溫。

    95 《病起初見賓僚,時上疏丐未抱陸務觀云︰春初》 宋·范成大

    遲日溫風護海棠,十分顏色醉春妝。
    天公已許晴教好,說與鳴鳩一任忙。
    報事碧雞坊里來,今年花少似前回。
    笙簧冷落遨頭病,不著梁州打不開。

    96 《老陳道人自云︰夢被召作地上主者;又常受一》 宋·范成大

    野人何苦赴官差,符使追呼撓道懷。
    幸有千門香積供,不如隨喜去羅齋。

    97 《泛舟武夷九曲溪至六曲或云灘急難上遂回》 宋·陸游

    一葉凌風入硤來,山童指點幾崔嵬。
    急流勇退平生意,正要船從半道回。

    98 《泛舟武夷九曲溪至六曲或云灘急難上遂回》 宋·陸游

    暮年腳力倦躋攀,借得扁舟臥看山。
    怪怪奇奇何所似,綠蘿溪入下牢關。

    99 《小雨云門溪上》 宋·陸游

    好雨疏疏壓暮埃,斷云漠漠帶春雷。
    離黃穿樹語斷續,翠碧銜魚飛去來。
    生菜入盤隨冷餅,朱櫻上市伴青梅。
    狂吟不是夸強健,老氣如山未許摧。

    100 《云門溪上獨步》 宋·陸游

    山路聯翩十日陰,晚晴剩喜得幽尋。
    殘紅猶有數枝在,漲綠真成一倍深。
    泉響佩環鳴闇壑,月明珠璧散疏林。
    歸來寂寞鐘初動,羞向孤燈說壯心。

    * 關于上云的詩詞 描寫上云的詩詞 帶有上云的詩詞 包含上云的古詩詞(17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