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三龍的詩詞(113首)

    61 《次韻賀胡邦衡除龍圖閣學士且為六月三日眉壽》 宋·周必大

    馬負羲圖二百春,榮光猶屬大河津。
    細推班列論思舊,誰似耆英寵數新。
    龍圖使為黃閣老,洞巖應繼紫巖人。
    他年笑視孫思貌,只自開皇至永淳。

    62 《三月十四日送燾東下至龍爪灘過虞開國墳庵見》 宋·洪咨夔

    周天日月何曾住,大地山河祗自磨。
    不死者存人獨耳,舍令斧亦爛如柯。

    63 《寄龍井辯才法師三絕》 宋·蘇轍

    我兄教我過東吳,遺墨山間無處無。
    忽報冬潮催出堰,俗緣深重道心粗。

    64 《寄龍井辯才法師三絕》 宋·蘇轍

    山色青冥葉未紅,湖光凝碧曉無風。
    行窮上下兩天竺,望斷南山龍井龍。

    65 《寄龍井辯才法師三絕》 宋·蘇轍

    井水中藏東海魚,側盆翻雨洗凡夫。
    隔山欲共公相見,莫道從來一滴無。

    66 《寄龍井辯才法三絕〈并敘〉》 宋·蘇轍

    轍自績溪蒙恩召還,將自宣城沿大江以歸。
    家兄子瞻以書告曰:“不如道歙溪,過錢塘,一觀老兄遺跡。
    ”轍用其言。
    既至吳中,迫于水涸,不能久留。

    67 《桐柏觀三井龍潭下為瀑布》 宋·韓元吉

    一水赴壑如奔雷,兩山壁立堅誰開。
    山高石限水不去,萬古斗怒何轟豗。
    盤渦散作鐘與釜,往往石上相縈回。
    泓渟歲久深莫測,人言海眼良可猜。

    68 《青陽龍池山潮泉其應有時禱于泉上坐頃三應山》 宋·韓元吉

    八月錢塘岸,江潮晝殷雷。
    豈知驚浪誦,不轉此峰來。
    古竇深無際,神淵秘莫開。
    山靈如愛我,三送雪成堆。

    69 《三登徑山而雨或日龍王相迎予笑而戲以詩》 宋·劉過

    細雨霏霏灑路塵,龍神有意迓佳賓。
    世間小節成姑息,盡念熬焦烈骨人。

    70 《依韻恭和圣制龍圖天章閣觀三圣御書》 宋·王珪

    半夜傳君召,西清閱帝文。
    筆回丹穴鳳,歌起沛中云。
    御幄金虬轉,仙墀羽仗分。
    君王自天縱,況復睿心勤。

    71 《烏龍老栽松既以詩三首》 宋·鄭獬

    高標不畏雪霜侵,枉斸孤根出舊林。
    但恐長安無地種,人家桃李自成陰。

    72 《烏龍老栽松既以詩三首》 宋·鄭獬

    北山山下翠重重,禪老栽成夾道松。
    蛇子蛇孫長鱗鬣,烏龍幻出萬蒼龍。

    73 《烏龍老栽松既以詩三首》 宋·鄭獬

    栽松初不為茯苓,自要禪關門徑深。
    禪老一朝飛錫去,不妨留下海潮音。

    74 《臘月二十三日群牧使元內翰曾龍圖同日拜樞參》 宋·強至

    洗馬池邊喜氣俱,二公同日上云衢。
    北門學士參臺鼎,內閣才臣貳斗樞。
    曉殿春風迎拜舞,晚街霽日照傳呼。
    回頭應笑蹉跎客,養拙長甘伴圉夫。

    75 《寒食前三日野步烏龍山中石上往往多新芽手擷》 宋·張栻

    披云得新腴,煮泉聽松風。
    香永味自真,不與余品同。
    悠然泊莫留,歸來隱疎鐘。
    念昔湘濱游,年年擷芳叢。

    76 《送龍辭三章》 宋·陳造

    沈燎兮桂醑,笳簫鳴鳴兮逢逢其鼓。
    緩吳歈兮蹌越舞,送龍兮歸處。
    龍之歸兮悅娭,翻倒霄霏兮膠轕霧雨。
    壢館娃兮不留,過胥口兮小顧。

    77 《送龍辭三章》 宋·陳造

    旱氛兮炎浮,地毛焦兮金石為流,龍不來兮殷憂。
    心憛悇兮孰謀,戴儂目兮傒龍之游。

    78 《送龍辭三章》 宋·陳造

    雷車轞兮電焱熹,孽氛靜兮旱魃摧,龍之來兮慰我思。
    翠其幢兮羽旗,乘煥{火霍}兮紛躨跜。

    79 《送勾龍伯秋出幕守三榮得出字》 宋·李流謙

    雅故非今朝,兩門自金石。
    山頭墮淚碑,宰木共蕭瑟。
    幕府蓋寶府,球琳瑯玕璧。
    一一不可揀,於君況夙昔。

    80 《烏程宰十三日往龍洞禱晴歸言見田家兩岸車水》 宋·虞儔

    慚愧田家趁好晴,鴉鴉兩岸水車鳴。
    畦丁露宿腰鐮健,馌婦泥行腳板輕。
    作苦僅能供伏臘,有年何處不升平。
    只愁官里催租動,里正敲門沸似羹。

    * 關于三龍的詩詞 描寫三龍的詩詞 帶有三龍的詩詞 包含三龍的古詩詞(11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