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圃連官圃,秋陰半歲陰。亂流橫掠野,殘日倒穿林。雪擁承簪發,丹藏戀闕心。思歸誰作引,從古怨瑤琴。
家家秈米與香紅,客子餐腴復醉濃。但使普天無橫吏,人產何處不春風。
黃霧漫天作曉霜,征人相顧失顏行。雖然未快還鄉眼,腳底沙泥已是鄉。
四十里欄縈一線,上侵云物下驚湍。我行竹客源頭路,蜀道青天不作難。
雞犬桑自一同,四山環縣作畿封。三坑路口一回首,石壁蒼林千萬重。
一日三巖可了,半生兩腳初來。不怕天公雨澀,青鞋飛上崔嵬。
明月韜光甓社湖,發揮千載賴耆儒。清江曲就無人識,來往橫塘一鄙夫。
令尹胸襟隘五湖,狂言時肯聽迂儒。未知他日翹材館,可著當年鄭介夫。
長安未必勝江湖,蓋世功名徯大儒。三事更應登密令,一廛我欲伴樵夫。
黃鶴磯頭百戰塵,黃龍詩刻尚如新。終然峴首碑安在,羊祜元非死朽人。
息存東澗三湯老,文我平生盡見之。身到黃龍山幾度,卻慚欠讀惠璋碑。
晦靜先生甲戌榜,元章先子幸同年。升沈一付六如夢,休賦青云紫陌篇。
水繞芝山過紫陽,倒流不解上南昌。兩家俱有傳燈子,始信真源氣脈長。
昭代英髦盛,文儒氣數還。天明黃道日,地重紫陽山。斗食三年內,孤燈午夜間。晦翁元不死,鑽仰定睎顏。
山好鄰書塾,溪翁割釣磯。許時為客久,長是送人歸。子去青衿喜,吾衰白發稀。會須桐蔭底,酬唱羽觴飛。
昔年初弱冠,丙午創書堂。四海仰朱子,萬山環紫陽。工夫誰久大,邃密要商量。舊日鵝湖語,端能子細詳。
重陽已過兩三日,真好菊花全未開。合已樓前橫雁字,卻于地上洶蚊雷。爬搔最苦瘡瘍癢,擗踴時聞哭泣哀。南客不堪況北客,生民何罪降天災。
自從書云入嘉平,一月間無三日晴。大雪二十五六日,漫天塞地冰崢嶸。吳江渡橋意頗快,呂城爭堰心還驚。丹陽古縣暮落牽,凍人俗死無人行。
石路崎嶇喚渡船,松蘿穿盡望中煙。繆為白發二千石,輕別紫陽三十年。洞冷斂心歸酒地,閣虛攜眼上詩天。丹砂九轉猶多事,解飲能吟即是仙。
年年客路即為家,多病謀生未有涯。料得重陽好風日,自無情緒對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