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三足鱉的詩詞(36首)
21
《勸學歌》 宋·陳普
太極肇判兩儀生,其中人為萬物靈。
人亦天地一物耳,獨以道義超眾形。
立為三才中宇宙,發揮天地經人倫。
茲事初非外爍伐,毫發皆奮七尺身。
23
《涂山懷古》 唐·陳陶
落拓書劍晚,清秋鷹正籠。
涂山間來上,敬愛如登龍。
覽古覺神王,翛然天地空。
東南更何有,一醉先王風。
25
《周侯祠》 未知·釋印
將軍手持三尺劍,奮身直入蛟龍穴。
至今魚鱉不敢游,溪流上下皆腥血。
千年廟食未足酬,問之父老何其憂。
害人白額猶未盡,紛紛不獨南山頭。
26
《呂梁硔》 明·胡翰
河水趨山東,四曠無險塞。
呂梁扼其沖,凜若萬強敵。
水勢與石斗,終古怒未息。
舟行齦腭間,眾挽不余力。
27
《龜頭山》 明·陶安
我聞龜頭山,乃在麻城縣。
東離八十里,高峻遠先見。
伸向南行,欲橋仍俯顫。
巨吻谽谺張,穹脊坼絞現。
28
《夏霖行》 明·吳世忠
女媧之墓波面懸,無人力補東南天。
雷公玉女不知天已漏,復鳴天鼓大笑于帝前。
江翻海倒地無軸,六鰲飛上層霄顛。
遂令萬姓赤子為魚鱉,三山五岳俱回旋。
29
《和王景彝寄呂縉叔》 宋·梅堯臣
白盡髭須史未成,不如能賦易登瀛。
三冬足用侏儒飽,千里從看跛鱉行。
知有清名在公議,自無余力到高閎。
磻溪八十猶垂釣,祖例推來亦後生。
30
《荊門惠泉》 宋·蘇轍
泉源何従來,山下長溪發。
油然本無營,誰使自激冽。
茫茫九地底,大水浮一葉。
使水皆為泉,地已不勝泄。
31
《荊門惠泉》 宋·蘇轍
泉源何從來,山下長溪發。
油然本無營,誰使自激冽。
茫茫九地底,大水浮一葉。
使水皆為泉,地已不勝泄。
* 關于三足鱉的詩詞 描寫三足鱉的詩詞 帶有三足鱉的詩詞 包含三足鱉的古詩詞(3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