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三西的詩詞(325首)

    81 《西湖三首》 宋·周鍔

    牛鞭初動囀新鶯,夢覺池塘選勝行。
    水鏡光中千騎合,山屏影里萬艘橫。
    云從布谷原頭過,雨向催詩毛下生。
    藻繪升平知有待,閣梅先已賦調羹。

    82 《西湖竹枝詞(三首)》 元·錢惟善

    貧家教妾自當壚,馬上郎君不敢呼。
    折得荷花待誰贈,葉間紅淚滴成珠。

    83 《西湖竹枝詞(三首)》 元·錢惟善

    春日高樓聞竹枝,梨花如雪柳如絲。
    珠簾不被東風卷,只有空梁燕子知。

    84 《西湖竹枝詞(三首)》 元·錢惟善

    日暮天寒野水濱,孤山愁絕四無鄰。
    誰家處子如冰雪,行傍梅花不見人。

    85 《送馮西美歸三山》 明·郭完

    橘仙巖下曾相見,沙合橋頭杜宇啼。
    白發故人官滿去,一蓑寒雨上春犁。

    86 《甲辰三月歸西村》 明·揭軌

    官舍柳花飛,羈人謝病歸。
    干戈未定息,俎豆焉可為。
    以茲理還策,歸臥南山陲。
    東皋花雨過,流水綠生陂。

    87 《三月十八日與亨甫歸自城西并玉河而北見宮樹》 明·陸釴

    差參宮樹殿東西,樹里青山落日低。
    回首旌旗猶未定,晚來風起玉河堤。

    88 《西成獲稻數十斛輒分三子一甥二首》 明·王跂

    九齡文弱驕庭寵,三十清狂恃母憐。
    常謂優游堪卒歲,不知饑凍逼衰年。
    孤生馮衍陶潛后,譬死男婚女嫁前。
    從此折鐺煨粥外,赤髭白足是前緣。
    ¤

    89 《西成獲稻數十斛輒分三子一甥二首》 明·王跂

    廿載干時十載耕,一朝都罷若游僧。
    相如篋底消云氣,元亮鉏頭翳月明。
    畎畝已教羸稚服,瓶罍未免懟妻爭。
    家風似此真堪賀,只少參軍五十荊。

    90 《后三日雪晴同邦彥游西湖再疊前韻》 明·文林

    雪后孤山共探梅,便乘清興不須催。
    林邊細路和橋斷,湖上疏花傍竹開。
    云影分明披絮帽,蹄涔仿佛散銀杯。
    酒寬新量詩盈卷,不負凌寒此度來。

    91 《新秋泛舟過西莊聽雨話舊三首》 明·張祥鳶

    放船秋水落,能載兩三人。
    坐愛清波影,輕搖白氎巾。
    到門才系纜,藉草便垂綸。
    野飯無兼味,嘉魚色勝銀。
    ¤

    92 《新秋泛舟過西莊聽雨話舊三首》 明·張祥鳶

    蓬蒿長門徑,客到旋教鋤。
    稚子炊菰米,鄰家饋野蔬。
    浦沙云淰淰,梧竹雨疏疏。
    草閣晝如水,坐聽兒讀書。
    ¤

    93 《新秋泛舟過西莊聽雨話舊三首》 明·張祥鳶

    歷歷齠年事,分明昨與今。
    不因清話久,那悉故情深。
    歲月且遲暮,官曹寧陸沉。
    所欣同巷陌,伏臘每招尋。

    94 《河西歌三首》 明·趙時春

    洮水黃河接塞流,南山插隴入甘州。
    山河本自分戎夏,誰遣殘胡西海頭。

    95 《河西歌三首》 明·趙時春

    十萬鳴弦小十王,曾驅叛寇入河湟。
    青海便為胡部落,赤斤元是漢封疆。

    96 《河西歌三首》 明·趙時春

    冒頓驅降過月支,蟠成右臂盡西陲。
    玉關驛路才如線,可念河西十萬師。

    97 《歸宜興,留題竹西寺三首》 宋·蘇軾

    道人勸飲雞蘇水,童子能煎鶯粟湯。
    暫借藤慶與瓦枕,莫教辜負竹風涼。

    98 《歸宜興,留題竹西寺三首》 宋·蘇軾

    此生已覺都無事,今歲仍逢大有年。
    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

    99 《和蔡準郎中見邀游西湖三首》 宋·蘇軾

    夏潦漲湖深更幽,西風落木芙蓉秋。
    飛雪暗天云拂地,新蒲出水柳映洲。
    湖上四時看不足,惟有人生飄若浮。
    解顏一笑豈易得,主人有酒君應留。

    100 《和蔡準郎中見邀游西湖三首》 宋·蘇軾

    城市不識江湖幽,如與蟪蛄語春秋。
    試令江湖處城市,卻似麋鹿游汀洲。
    高人無心無不可,得坎且止乘流浮。
    公卿故舊留不得,遇所得意終年留。
    君不見拋官彭澤令,琴無弦,巾有酒,醉欲眠時遣客休。

    * 關于三西的詩詞 描寫三西的詩詞 帶有三西的詩詞 包含三西的古詩詞(32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