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三張的詩詞(226首)

    161 《呈張太平三首》 宋·趙蕃

    游日甘泉舊,如公孰與先。
    內雖資獻納,外乃藉蕃宣。
    今日江淮地,寧惟牧守權。
    功名端未晚,勉力繼青氈。

    162 《呈張太平三首》 宋·趙蕃

    貴者多驕士,古然寧邇來。
    惟公獨超俗,片善靡遺才。
    譽已滿臺閣,勤方散草萊。
    深知桃李徑,不為看花栽。

    163 《呈張太平三首》 宋·趙蕃

    門墻十五載,每見辱加親。
    老至名不立,道乖家轉貧。
    世誰能我及,志欲向公申。
    剩欲搜詩獻,青山恐笑人。

    164 《寄李叔器兼寄毛伯明張王臣康叔臨三首》 宋·趙蕃

    春水滿時春草生,春風日日上江亭。
    蘋花采得從誰寄,空送沅湘入洞庭。

    165 《寄李叔器兼寄毛伯明張王臣康叔臨三首》 宋·趙蕃

    洞庭拍拍浸君山,亭對君山君閉關。
    勝日想多文會友,定應憐我在荊蠻。

    166 《寄李叔器兼寄毛伯明張王臣康叔臨三首》 宋·趙蕃

    向來相別恨匆匆,別復長思講學功。
    江水無由至雙鯉,春風又是起歸鴻。

    167 《贈張次律司理三首》 宋·趙蕃

    長沙有賢掾,京兆出名門。
    筆力追前輩,陰功及后昆。
    龍門首加薦,樞府舊彌敦。
    看即飛騰去,寧當尋尺論。

    168 《贈張次律司理三首》 宋·趙蕃

    及是凡幾見,于今乃白頭。
    殷勤蒙飯設,緩急與醫謀。
    夫子自為德,畸人何足憂。
    諸家何所歷,更有若人不。

    169 《贈張次律司理三首》 宋·趙蕃

    長沙今十日,曾未及湘山。
    舊疾痁頻作,方爐火自跧。
    風高知木脫,雨細念梅斑。
    飄泊方茲始,林園未遽還。

    170 《因誠齋寄張三十叔》 宋·趙蕃

    韶石馳書歲屢終,浮湛渺渺聽殷洪。
    長年苦望吾地涉,寧料它途馬首東。
    鴻雁又當辭瘴海,孔鸞端合在高桐。
    忽逢玉節春江上,再拜題詩覓寓公。

    171 《和張政仲見寄三絕》 宋·劉學箕

    柘山盡處即屏山,若隔蓬萊弱水間。
    休木歌馀凝望遠,此心翻羨白云閒。

    172 《和張政仲見寄三絕》 宋·劉學箕

    故人別去復一月,三絕詩章寄我來。
    我有青州四從事,已令挈至待君開。

    173 《和張政仲見寄三絕》 宋·劉學箕

    藥畦菜圃足秋雨,菊徑松坡未就荒。
    請命當年稽呂駕,便同看劍引杯長。

    174 《張長史春草三帖贊》 宋·岳珂

    夔作八音,莖韺咸云。
    婁辨五色,朱紫玄纁。
    偉絕藝之天成,隨所施而冠群。
    既運斤而薦巧,亦端委而長身。

    175 《張安國東坡三養帖贊》 宋·岳珂

    在易之頤,飲食以節。
    推而廣之,有是三說。
    蒸壺發羃,衰發滿幘。
    機亦乳白,未死神泣。

    176 《三塔寺寒光亭張于湖書詞寺柱吳毅夫命名后軒》 宋·岳珂

    竹里逢僧院,殘碑不記年。
    雁題三崒堵,龍化兩魁躔。
    寶正號應紀,元豐墨尚鮮。
    寒光定何似,誰放五湖船。

    177 《三塔寺寒光亭張于湖書詞寺柱吳毅夫命名后軒》 宋·岳珂

    云煙千嶂遠,風月四時新。
    笠澤昔魯望,鏡明今季真。
    何時脫塵絆,來此寄垂綸。
    一艇葦間宿,寒光長是鄰。

    178 《三十五代張天師贊》 宋·李昴英

    冷面皎霜凝,電光雙目崢。
    生來元自別,不但父書靈。

    179 《陳張甘三道士和篇繼至用元韻并謝之》 宋·王炎

    疑有幽人是少微,支筇特地叩巖扉。
    清風度竹邀人住,暗水浮花送客歸。
    鶴在青田違畢弋,琴號白雪繞紋徽。
    明朝回首云山隔,撲撲紅塵又滿衣。

    180 《滿庭芳 贈三一居士張明道》 元·馬鈺

    昔年在俗,常畏三久,三張綿被重重。
    取笑風仙訓誨,三髻山侗。
    古來馬氏三寶,如今有、三被扶風。
    三一法,便悟來雪里,高臥三峰。

    * 關于三張的詩詞 描寫三張的詩詞 帶有三張的詩詞 包含三張的古詩詞(22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