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三天的詩詞(253首)

    141 《天臺書事十三首》 宋·曹勛

    云山云歸山未靜,潮生潮落海非閑。
    豈如此老猶強健,一掛冠裳便掩關。

    142 《天臺書事十三首》 宋·曹勛

    束發名場歷百艱,荷恩早許出清班。
    未能脫跡塵埃外,已愛著身泉石間。

    143 《天臺書事十三首》 宋·曹勛

    香火尋盟欲過門,相迎道地盍先論。
    路從舍北清溪曲,家在縣東黃葉村。

    144 《天臺書事十三首》 宋·曹勛

    飯了從容古寺前,杖藜閑倚聽清泉。
    因看一則鄰僧話,攬卻老夫中夜眠。

    145 《隆興天子七月十三日親享太廟先期風雨彌日及》 宋·曹勛

    萬騎如云下太清,至尊親享在天靈。
    才聞初獻風雷息,皎皎涼蟾數點星。

    146 《隆興天子七月十三日親享太廟先期風雨彌日及》 宋·曹勛

    一夕秋風勢震雷,頹山拔木屋傾欹。
    錫春大廈猶驚畏,蓬蓽茅廬亦可知。

    147 《隆興天子七月十三日親享太廟先期風雨彌日及》 宋·曹勛

    雨腳如麻入夜深,飄風從雨拔山林。
    守燈危坐不敢息,惟有皇天知此心。

    148 《同余汝霖游西湖觀天竺觀音永懷林和靖三絕》 宋·胡寅

    莫話蔣陵陳跡,青松翠碧躋攀。
    此別再游何日,夢魂長繞湖山。

    149 《同余汝霖游西湖觀天竺觀音永懷林和靖三絕》 宋·胡寅

    巖前晴日蔭樹,林下微風來蘭。
    臨水更無塵想。
    望云時有遐觀。

    150 《同余汝霖游西湖觀天竺觀音永懷林和靖三絕》 宋·胡寅

    劫火不燒大士,寒泉誰薦先生。
    跋馬與君吊古,西風落日凄清。

    151 《和天予孺子亭三首》 宋·吳芾

    南州高士務躬行,不事王侯只力耕。
    西嶺已如剛節峻,東湖還似古心清。
    正慚老拙非良牧,安有仁恩及庶氓。
    若也當年能逐跡,他時容或可齊名。

    152 《和天予孺子亭三首》 宋·吳芾

    東漢諸公孰最賢,南州高士獨推先。
    蒲輪徒枉當年聘,塵榻從教盡日懸。
    吾道固應天未喪,此時爭奈木將顛。
    棲棲爾輩成何事,那似清風萬古傳。

    153 《和天予孺子亭三首》 宋·吳芾

    我來湖上訪前賢,正值清秋欲暮天。
    十頃敗荷欹淺水,千章古木鎖寒煙。
    遍尋陳跡俱亡矣,獨立幽亭只黯然。
    清德照人增我愧,暮年獨未返林泉。

    154 《東坡除夜三十九遂引樂天行年三十九歲暮日斜》 宋·姜特立

    昔人三十九,已嘆日斜時。
    吾今七十六,屈指一倍之。
    豈唯桑榆晚,正自入崦嵫。
    灰中炭暗盡,豈不心自知。
    且飲生朝酒,更賦梅山詩。

    155 《二十三日被旨再往天目謝雨留數語壁間》 宋·虞儔

    萬山深處得重來,天目晴云未放開。
    盡喜山田秧{左禾右罷}稏,那愁石徑濕莓苔。
    鐵冠道士今安在,玉局仙翁去不回。
    唯有洞中龍應禱,果能因旱起風雷。

    156 《奉謝資陽謝純天諸友是日三池周季章馮季修許》 宋·魏了翁

    駕言南東畝,捷出西北隅。
    資陽有八士,持謁要諸涂。
    須臾平泉道,衣冠被林廬。
    問我來何方,過我不適予。

    157 《端平三年春三月戊午朔天子有招俾臣了翁以僉》 宋·魏了翁

    書生不知分,奉詔行三軍。
    赤手張空弮,幸脫貔虎群。
    四海蓮華峰,濂溪漲清芬。
    擬求一勺水,浣我三斗塵。

    158 《三衢道士鄭自得即天慶寮舍種梅疏池小亭扁日》 宋·程公許

    高人久已悟空花,養就丹田月月華。
    方丈有誰來晤語,橫枝相對慮無邪。
    云開衡岳重回首,雪滿柯山遲到家。
    乞得歸間來叩戶,摘將青子薦流霞。

    159 《三十五代張天師贊》 宋·李昴英

    冷面皎霜凝,電光雙目崢。
    生來元自別,不但父書靈。

    160 《自金陵趨行都過顧城湖三十里水光接天但風逆》 宋·陳著

    船路連朝天逆吹,今朝登陸雨相隨。
    自緣寒素例難阻,非為老蒼私控持。
    山色青青無世變,梅花皎皎是心知。
    眼前有景足消遣,到闕何妨數日遲。

    * 關于三天的詩詞 描寫三天的詩詞 帶有三天的詩詞 包含三天的古詩詞(25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