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三咽的詩詞(390首)

    361 《西風》 宋·董嗣杲

    大江西風三日起,激起怒濤三萬里。
    客子口噤悄無語,縱有高樓危莫倚。
    樓前禿樹剩幾葉,更有咽蟬埋葉里。
    大船小船不見影,沖沙入峽蒼黃艤。

    362 《文獻太子挽歌辭五首》 唐·徐鉉

    出處成交讓,經綸有大功。
    淚碑瓜步北,棠樹蒜山東。
    百揆方時敘,重離遂不融。
    故臣偏感咽,曾是嘆無三窮。

    363 《次韻答伯夔送太夷北行》 近代·陳三立

    三迭猶傳嗚咽聲,淚看注海與潮平。
    夢存大事將誰待,天鑒孤衷復此行。
    群盜相乘詩可討,賤儒自喜謗非輕。
    衰殘未預涓埃報,九逝魂依北斗明。

    364 《赴鄂道中》 當代·錢鐘書

    白沙彌望咽黃流,留得長橋閱世休。
    心自搖搖車兀兀,三年五度過盧溝。

    365 《憂關詣臺先寄獻臣天休二學士》 宋·宋庠

    去國三年恨,還臺九死馀。
    凄涼曾釜粟,感咽晏楹書。
    鮒勺懷窮轍,鷄棲整故車。
    惟當親益友,敘闊費漣如。

    366 《題九歌圖》 宋·章甫

    大夫放逐沅湘濱,嘗作九歌祠鬼神。
    鬼神幽遠不可見,肴酒芬芳猶福人。
    餐菊佩蘭君不識,從彼讒人為鬼蜮。
    楚江嗚咽楚云愁,坐對此圖三嘆息。

    367 《次韻曾侍郎》 宋·張镃

    世上曾誰歌白雪,慨嘆風人聲屢咽。
    旋蟲時叩豈無聞,盡發宮商方應節。
    江西源正非旁流,文清詩名不易收。
    師承吏業特余事,一門玉律夸中州。

    368 《舟行次韻二首》 宋·葉茵

    相逢隱者流,同是五湖舟。
    為老銘三住,因閒話四休。
    黃沙明野渡,畫角咽譙樓。
    已踐登山約,煎茶更少留。

    369 《錢塘別吳長文司理》 宋·裘萬頃

    同心而異鄉,既見復輕別。
    豈終無會期,南北渺難必。
    郵亭君與我,強飯再三說。
    此意非不領,欲話聲已咽。

    370 《過芙蓉嶺對鏡嶺羊斗嶺新嶺塔嶺賦短歌五首》 宋·方回

    千鈞巨石百十萬,亂堆橫峙塞山澗。
    故今流水作嗚咽,行人厭聞猶喜闞。
    芙蓉非花鏡非鏡,無可充君耳目玩。
    第一嶺望二三嶺,蜿蜒似作長蛇緩。
    努力向前兮不須嘆。
    君不見老夫足垠斗天下,臨危豈是趦趄者。

    371 《秀山霜晴晚眺與趙賓暘黃惟月聯句》 宋·方回

    一峰何崢嶸,萬象翻匍匐。
    心包元氣并,影立太空獨。
    遙瞻極乾端,俯瞰際坤軸。
    飄飄凌云身,杳杳送鴻目。

    372 《哭從兄良遇》 宋·方回

    先祖五男子,其下八男孫。
    白首涉患難,僅余二老存。
    兄昔健如虎,行步疾飛奔。
    長眉具壽相,修髯當風掀。

    373 《雙清亭》 宋·郭印

    鑿開蒼翠著幽亭,正取澄江一鏡半。
    嘉木千章垂倒影,支流三道咽寒聲。
    橋橫古路肩相屬,云襯斜陽眼自明。
    竹色波光交借重,照人心骨有馀清。

    374 《送韓美成都大赴夔帥》 宋·郭印

    公來雪山重,公去雪山輕。
    少陵有是語,申言餞公行。
    公初來蜀時,豺狼浩縱橫。
    剪除二三輩,百獸弭耳驚。

    375 《兵餽行》 宋·李復

    調丁團甲差民兵,一路一十五萬人。
    鳴金伐鼓別旗幟,持刀帶甲如官軍。
    兒妻牽衣父抱哭,淚出流泉血滿身。
    前去不知路遠近,刻日要渡黃河津。

    376 《次韻酬屯田陳丈見寄》 宋·李覯

    老年才到病還催,老病成叢撥不開。
    腹冷有時如咽雪,耳虛終日獨聞雷。
    半生辛苦歸三徑,萬恨銷磨向一桮。
    賴得竹窗無事處,清風頻共故人來。

    377 《蔡梅邊挽詩二首》 宋·陸文圭

    樽酒吟梅憶舊游,忍聽笳鼓咽原頭。
    曾廬柏下三年墓,退臥花間百尺樓。
    淮海壯心空落落,山林晚與寄悠悠。
    寒窗寂寞留孤月,協孝坊前客滬流。

    378 《閒居多暇追敘舊游成一百十韻》 宋·釋文珦

    予生駑且鈍,良御謾加鞭。
    蹇步常居后,長途靡克前。
    於焉辭里塾,竟爾向林泉。
    魯誥方擩嚌,真乘又賾研。

    379 《齒脫》 宋·釋文珦

    老齒皆脫落,十中無二三。
    存者一動搖,咀嚼寧復堪。
    荼薺均一咽,盡略苦與甘。
    世味非道腴,正爾不欲耽。

    380 《達理歌》 宋·釋印肅

    普庵識心達理,不是胡言亂語。
    教化三千大千,個個透泥入水。
    應無所住生心,更不祭神拜鬼。
    時中凈念法身,何假燒錢化紙。

    * 關于三咽的詩詞 描寫三咽的詩詞 帶有三咽的詩詞 包含三咽的古詩詞(39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