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三冬學的詩詞(140首)

    61 《和毛學士舍人早春》 唐·貫休

    陋巷冬將盡,東風細雜籃。
    解牽窗夢遠,先是澗梅諳。
    茶癖金鐺快,松香玉露含。
    書齋山帚撅,盤饌藥花甘。

    62 《壬子冬至日過來青堂三首示勉中祖南二友》 明·貝瓊

    浪跡依劉表,忘形見陸生。
    山中釀酒熟,雪后具舟迎。
    好學來諸子,論詩過二更。
    窮愁一披寫,杯盡更須傾。
    ¤

    63 《禪悅院與葉殷二生》 明·王問

    暇日自娛樂,步入西山中。
    山木敷清華,群卉亦青蔥。
    僧堂晝逾靜,閑齋來清風。
    吾子事幽討,墳典歷三冬。

    64 《冬夜讀書》 宋·陸游

    莫笑燈檠二尺余,老來舊學要耘鉏寒生點滴三更雨,喜動縱橫萬卷書。
    本著儒冠那免此,可因吏牘頓拋渠?善和舊賜今猶在,剩采蕓香辟蠹魚。

    65 《汪茂南提舉挽詞》 宋·陸游

    學已三冬富,書猶萬卷藏。
    名場雖蹭蹬,朝論極揄揚。
    小試襦褲詠,遂辭鵷鷺行。
    秋風九原路,挽鐸倍凄涼。

    66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宋·張耒

    小兒喜學書,滿紙如涂鴉。
    老婦寒不績,當戶理琵琶。
    樽中有神物,快瀉如流霞。
    三杯任兀兀,凍臉生春華。

    67 《奉答子華學士安撫江南見寄之作》 宋·歐陽修

    百姓病已久,一言難遽陳。
    良醫將治之,必究病所因。
    天下久無事,人情貴因循。
    優游以為高,寬縱以為仁。

    68 《再蒙寵示佳什殆無遺巧勉成二章一以報佳貺一》 宋·陳與義

    睆睆休嫌笏與紳,如公本是九包人。
    讀書只用三冬足,學道從來一色醇。
    太尉談辭仍玉麈,侍中風韻更紗巾。
    誰言上界多官府,亦許散仙追后塵。

    69 《換徐敦濟郎中詞二首》 宋·韓元吉

    強學三冬足,高談四座傾。
    書成唐北海,文假漢西京。
    籌幄嘗裨畫,星曹僅持名。
    生芻才一束,聊寄淚縱橫。

    70 《學圃》 宋·黎廷瑞

    西園藝我麻,南園樹我桑。
    東風吹時雨,青青久成行。
    春服朝猶賒,大布冬可裳。
    十年湖海役,塵暗貂裘黃。

    71 《盧道子赴銓試》 宋·項安世

    高才真干父,新渥繼難兄。
    舟楫維湘岸,簪纓覲漢京。
    學雖工比興,科亦要刑名。
    書律三冬足,榮華一戰成。

    72 《次韻程愿以十詩見示篇中多及故起居舍人程子》 宋·晁公溯

    故鄉喬木莫知年,聞道端居似玉川。
    勿謂魯侯吾不遇,試言衛政子奚先。
    傳家學問三冬足,插架文書四庫全。
    頗復因君懷柱史,當時高會有群賢。

    73 《與孟能靜飲聯句復和三首》 宋·方回

    仕宦可止不止酒,乃所愿學陶五柳。
    春夏秋冬皆有花,四時無日不重九。
    莫欺左持蟹螯手,莫笑涎流曲車口。
    醉能題壁又能歌,德行文章總無有。

    74 《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宋·釋惟一

    夏熱乘涼,冬寒向火。
    自古自今,總恁么過。
    不知二祖立雪齊腰,畢竟圖個什么。
    以吾之不可,學柳下惠之可。

    75 《夏日山居好十首》 宋·舒岳祥

    夏日山居好,日長宜學文。
    金門堪避世,畝畝不忘君。
    林宿三冬雪,巖藏萬里云。
    屈伸吾道在,何必雜人群。

    76 《霞山葉學諭家梅下飲二首》 宋·袁說友

    不待梅梢三兩花,任他酒薄漫肴嘉。
    恍然靈運穿林屐,妙矣王維入畫家。
    靜聽喔咿雞唱曉,明分疏落雁行斜。
    醉吟卻是尋芳客,借取殘冬一笑嘩。

    77 《簡寄鄭將使》 宋·曾豐

    經史舊家風,薰陶磊塊胸。
    書堪干乙夜,學未輟三冬。
    豹略得無用,虎頭能不封。
    漢勛留我頌,相許細形容。

    78 《送石江曾元英赴太學補二首》 宋·曾豐

    萬物不移三百篇,得魚固自我忘筌。
    緒余一醒冬烘眼,快著長安得雋鞭。

    79 《哨遍·高祖還鄉》 元·睢景臣

    社長排門告示,但有的差使無推故,這差使不尋俗。
    一壁廂納草也根,一邊又要差夫,索應付。
    又是言車駕,都說是鑾輿,今日還鄉故。
    王鄉老執定瓦臺盤,趙忙郎抱著酒胡蘆。

    諷刺

    80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 關于三冬學的詩詞 描寫三冬學的詩詞 帶有三冬學的詩詞 包含三冬學的古詩詞(14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