浹旬不見日,凍云塞天宇。兒童相與言,雪意恐未已。一月見三白,為瑞亦足矣。老夫固畏寒,貧者憂凍死。六出亂飛花,不如晴可喜。
好客漢內史,著書蒙漆園。肯從一先生,共訪三神山。行循古塘步,步入青林間。不見荷篠人,但與二子言。
古人所愿為,莫若言事官。前后五百輩,風節何索然。士所甚榮者,草詔登金鑾。繆妄或預選,文章何足傳。
三山鵠袍十萬眾,兩紀知名鄭南仲。妙年官賦甲秋闈,一發輒中仍再中。豈知天地大變革,原夫八韻竟無用。雖然改爾亦得力,斗南斗北聲價哄。
春申下邑荒江演,有眼不識錢塘春。朅來南北兩高峰,乍見西施真美人。曉妝濃淡看不足,誓結鶉衣老湖曲。安知湖曲有高人,如此仙姿尚嫌俗。
觸目不會道,運足焉知步。倒腹傾腸,翻成露布。石田頂戴諸人,爭敢絲毫錯悮。卻憶王老師,不打這破鼓。
霜天豁澄明,水日共清朗。西園足甘菊,歡言事幽賞。板輿奉慈顏,華發森少長。一笑喜團欒,千枝迷俯仰。
井絡雙源浚,潯陽九派長。淪波通地穴,輸委下歸塘。別島籠朝蜃,連洲擁夕漲。韞珠澄積潤,讓璧動浮光。
受氏自有殷,樹功緬前秦。圭田接土宇,侯籍相紛綸。道義集天爵,菁華極人文。握蘭中臺并,折桂東堂春。
參佐三間似草堂,恬然無事可成忙。移時寂歷燒松子,盡日殷勤拂乳床。將近道齋先衣褐,欲清詩思更焚香。
風流三徑遠,此君淡薄,誰與伴清足。歲寒人自得,傍石鋤云,閑里種蒼玉。瑯玕翠立,愛細雨、疏煙初沐。春晝長,秋聲不斷,洗紅塵凡俗。
謬為天官屬,得與選事親。略計三百州,綠衣九千人。較材迷長短,守法愧因循。救末知不足,澄源力難伸。
不怪豐年屢足書,此鄉民力看何如。依山靠嶺都開墾,二歲為新三歲畬。
紅塵一點不相侵,下瞰澄江幾萬尋。地接海潮分鼎足,檐飛鳳翼峙天心。三山有路云收幕,午夜無風月涌金。欲識龔黃報新政,滿城爭唱使君吟。
麗日照芳春,良會重元已。陽濱修祓除,華林程射技。所尚或不同,茲俗亦足喜。門外盛車徒,山半列鄽市。
闕里宣尼宅,儒林禮樂區。右文昭代盛,報德圣恩殊。天語頒中禁,星軺發上都。內廷香繞案,光祿酒浮壺。
九齡文弱驕庭寵,三十清狂恃母憐。常謂優游堪卒歲,不知饑凍逼衰年。孤生馮衍陶潛后,譬死男婚女嫁前。從此折鐺煨粥外,赤髭白足是前緣。¤
曉起更何事,披松仿畫圖。開籠調語鳥,排石漱新蒲。越甲鳴方急,燕函調不敷。山中差足慰,江左有夷吾。¤
秋露白如玉。團團下庭綠。我行忽見之。寒早悲歲促。
七年來往我何堪,又試曹溪一勺甘。夢里似曾遷海外,醉中不覺到江南。波生濯足鳴空澗,霧繞征衣滴翠嵐。誰遣山雞忽驚起,半巖花雨落毿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