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一科的詩詞(782首)
721
《詩二首》 宋·方回
鸚鵡籠開彩索寬,一宵飛去為誰歡。
早知黠賊心腸別,肯作佳人面目看。
忍著衣裳辜舊主,便涂脂粉事新官。
丈夫能舉登科甲,可得妖雛膽不寒。
722
《送孫君文還桐廬二首》 宋·方回
談笑丁年取甲科,一官潦倒鬢今皤。
飛騰尚覺聲名在,枯杭其如骨相何。
舌鼓風雷無與敵,胸吞海岳未為多。
向來一紀桐江上,殊欠先生共切磨。
726
《丁戊行》 宋·方回
丁日釋奠集儒士,戊日賽社驩農民。
四海干戈萬事革,獨此仿佛殷周因。
古禮僅存吏治落,農極憔悴儒尤貧。
章甫行市笑罵眾,夫須服田科斂頻。
727
《哭從兄良遇》 宋·方回
先祖五男子,其下八男孫。
白首涉患難,僅余二老存。
兄昔健如虎,行步疾飛奔。
長眉具壽相,修髯當風掀。
728
《送鄧善之提調寫金經》 宋·方回
二三十載鄉閭師,黃紙初除專講帷。
溧陽雖小亦新郡,學廩粗足晨昏炊。
曰事未然缺次遠,槐宮尚需蟬再嘶。
士食天祿行或使,暗中自有神扶持。
730
《贈刊印朱才俊》 宋·方回
科斗何年變篆字,至秦程邈翻為隸。
今人但習真草行,誰會六書三耦意。
篆所最難柱與圈,學打一圈費三年。
豈容臆決蔑師授,汩沒形象迷傍偏。
731
《贈壽昌墨客葉實甫》 宋·方回
古人削竹以為筆,木板為方竹為策。
其字科斗或鳥跡,或篆或籀煤傅漆。
未有今人所謂墨,晉發汲冢尚可識。
地中間獲鐘鼎刻,文為之具未為極。
732
《記火》 宋·方回
吾州斗大城,辛丑爇于火。
予時年十五,天地一蜾蠃。
竄身城北門,尚憶雙髻鬌。
秋暑七月半,洶涌沸炎堁。
733
《送方復大宣城學錄》 宋·方回
莆田鄣郡本同宗,更著深衣臭味同。
禿筆有天猶易補,孤燈無地可能容。
不趨宰相翹材館,寧糾諸侯泮水宮。
十載鳳池科尚在,已應一舉首登龍。
734
《送郝同知》 宋·方回
仆昔塵忝歲壬戌,甲科為首降為乙。
宰相謂己□□□,□實見怒出私臆。
漢東掌教大洪山,寄名帥幕□□。
□陵還鄂艤安陸,燃火高岸夜伐荻。
736
《送醫工郭耕道》 宋·方回
上古三皇軒農羲,天始有柱地有基。
腹虛與實療民饑,心塞與開植民彝。
保民性命專厥司,握生殺權名曰醫。
萬事萬物有偶奇,一陰一陽之所為。
737
《贈馬唐卿數學環中吟》 宋·方回
揚子云易為太玄,邵堯夫易為皇極。
溫公之易曰潛虛,觀物行成有七易。
環圓其形刳其中,圓則能轉中則容。
譬如門牡必有牝,環中居士心與同。
738
《贈俞碧巖體仁刊圖書》 宋·方回
上古包羲卦初畫,五行之金刀為革。
兩儀四象生□□,□初一圈為太極。
八卦之上六十四,右乾左坤名曰易。
因重□定科斗書,削木為方竹為冊。
* 關于一科的詩詞 描寫一科的詩詞 帶有一科的詩詞 包含一科的古詩詞(78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