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一爐香的詩詞(693首)

    641 《金盞子·賞月梧園》 宋·吳文英

    賞月梧園,恨廣寒宮樹,曉風搖落。
    莓砌掃珠塵,空腸斷、熏爐燼銷殘萼。
    殿秋尚有馀花,鎖煙窗云幄。
    新雁又、無端送人江上,短亭初泊。

    642 《塞垣春·漏瑟侵瓊管》 宋·吳文英

    漏瑟侵瓊管。
    潤鼓借、烘爐暖。
    藏鉤怯冷,畫雞臨曉,憐語鶯囀。
    殢綠窗、細咒浮梅盞。

    643 《用禁物體書雪》 宋·朱翌

    宵分獵獵風翻幃,平明漫漫雪擁扉。
    高妝老樹枝不舉,深壓野麰根漸肥。
    削平履跡頃刻盡,吹落楊花從來稀。
    饑烏大有在陳厄,循階入房冷不飛。

    644 《登繩金塔望廬山》 明·楊基

    過魯必謁岱,入洛須望嵩。
    嗟余夜半入彭蠡,月黑不見香爐峰。
    明登望湖亭,雨氣何空蒙。
    山僧指點笑五老,正在煙云中。

    645 《宮詞》 宋·王珪

    翠華香重玉爐添,雙鳳樓頭曉日暹。
    扇掩紅鸞金殿悄,一聲清蹕卷珠簾。

    646 《和圣俞莫登樓》 宋·王珪

    莫登樓,樓外華燈人競游。
    翠枝威威六素虬,鳴梢一聲從天頭。
    金爐煙開雉尾收,正見月射雙瓊鉤。
    半峰飛泉落驚漚,噓呵紫霧魚龍浮。

    647 《和詹叔游廬山見寄》 宋·韓維

    香爐峰色壓群山,仰眺頻欹使者冠。
    江面煙波搖紫翠,佛宮金碧照晴寒。
    密藏幽谷梅千樹,散走鳴泉竹萬竿。
    今日頓驚塵慮盡,一章佳句雪中看。

    648 《題益陽清修寺》 宋·張栻

    峰勢香爐直,溪流峽水潺。
    居然一蘭若,喚作小廬山。
    老木千崖表,孤亭萬竹間。
    明朝問征路,回首白云閑。

    649 《得請還山元規遠迓遂成山頌》 宋·張繼先

    喜見石渾淪,忘言意獨真。
    還尋石橋約,一洗客京塵。
    香篆丹爐靜,詩篇彩筆新。
    高霞不狐映,攜手洞門春。

    650 《癸丑年暖閣初成》 宋·鄭剛中

    枯葉寒梢夜放聲,圍爐小閣喜初成。
    護風簾密香煙潤,弄日窗低書卷明。
    況有酒漿初暖熱,從他歲律自崢嶸。
    塊然危坐得佳處,萬事人間一唾輕。

    651 《游西山》 宋·鄭剛中

    我來西江邊,兀坐閱寒暑。
    水外有佳處,欲往興輒阻。
    昨朝主人閑,聯轡臨洲渚。
    開船入江云,絕渡不須櫓。

    652 《次韻譚彥成學士早春五首》 宋·李彌遜

    風絮縈寒晝擁爐,枝頭猶得暗香馀。
    折來不擬供尊俎,靜對悠然一榻書。

    653 《已亥季秋至凈居思大智者場院因瞻二士相三日》 宋·李彌遜

    香斷寒爐古廟空,金毛一去了無蹤。
    分明曾得真消息,猶有參天十萬松。

    654 《題大明寺》 宋·仲并

    招提隱松桂,遠在城一隅。
    我來歲云暮,天寒氣象殊。
    寓目得佳趣,百念如滌除。
    及此齋時鐘,簞瓢慰吾臞。

    655 《題水墨羅漢》 宋·李洪

    大士神通超一切,果成道備棲覺地。
    龐眉山立孰寫真,水墨良因作游戲。
    明窗棐幾氎巾凈,竹爐柏子香云細。
    條繩乍解目增明,短幅溪藤聯數紙。

    656 《題董亨道八景圖》 宋·樓鑰

    錢塘怒濤天下無,誰將尺紙為新圖。
    賀家湖上如鏡凈,屢向煙波逢釣徒。
    彩虹橫臥吳淞上,洞庭一螺浮具區。
    亦曾泛舟彭蠡湖,插立千劍名大孤。

    657 《題東臺寺》 宋·趙蕃

    日日東臺寺,今朝一葦杭。
    不關公事了,政以病軀妨。
    大士遷居夢,寒爐得圣香。
    世人空自異,吾道本何方。

    658 《道中望茅山有感》 宋·周文璞

    危亭對名岳,畢景扶鉤欄。
    白鷺伺察過,低昂若弓彎。
    去歲負笈游,最住元符間。
    櫟林帶修竹,清派流珊珊。

    659 《所思》 宋·蘇泂

    香爐峰頂行人絕,曾借匡廬帶雪看。
    今日東州逢六月,恍然回首一清寒。

    660 《青陽驛》 宋·周弼

    悄悄如秋麥氣涼,山風吹透濕衣裳。
    小爐深幌枯松火,一夜寒香繞客床。

    * 關于一爐香的詩詞 描寫一爐香的詩詞 帶有一爐香的詩詞 包含一爐香的古詩詞(69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