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一塵跡的詩詞(599首)

    81 《挽翟伯壽二首》 宋·吳芾

    少日為僚古樂成,一時共喜得豪英。
    盍簪便有功名志,傾蓋曾無世俗情。
    回想舊游如昨夢,頓成塵跡負平生。
    故人倒指雕零盡,矯首佳城淚欲傾。

    82 《重題翁卷山居》 宋·徐照

    山中白日無塵跡,只有啼禽在樹頭。
    上蟻上鞋行徑葉,楝花黏手掬溪流。
    高吟未許常人學,清福多慶積世修。
    新茗一瓶蒙見惠,家童言是社前收。

    83 《橫浦十詠·湛泉》 宋·劉黻

    境僻遠塵跡,湛然風雨林。
    一泉通地脈,千古照人心。
    灌菊增花蘤,煎茶得味深。
    石渠才此爾,誰向道山尋。

    84 《與高畫生》 宋·陳宓

    衰顏不似十年前,今日重模一惘然。
    擬向滄洲寄塵跡,憑君歸報小蓬仙。

    85 《和人游千金公主園池》 宋·李復

    溪流古堞帶林高,林下行通小水橋。
    但有春風催載酒,更無仙鳳伴吹簫。
    花間鳥散驚藜杖,沼際波回轉桂舠。
    塵跡尋余思一吊,楚魂飛盡不能招。

    86 《頌古一百則》 宋·釋正覺

    沒蹤跡,斷消息。
    白云無根,清風何色。
    散乾蓋而非心,持坤輿而有力。
    洞千古之淵源,造萬像之模則。
    剎塵道會也處處普賢,樓閣門開也頭頭彌勒。

    87 《上九江唐舍人一首五十韻》 宋·王阮

    江左承南渡,當陽控上流。
    平時稱用武,今日更防秋。
    六代規摹古,三江險厄周。
    高憑隆屏翰,下瞰握襟喉。

    88 《翠陪方何諸人后庵謝客紀事》 宋·王洋

    后山客館報聘禮,野寺僧甌當酒茶。
    云未散屯知候雨,溪唯貪漲不容沙。
    草間翁仲今塵跡,雪后江梅是故花。
    一掃窮愁無不足,方知謀醉是生涯。

    89 《桃花源詩》 魏晉·陶淵明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寫人生活抒懷

    90 《西征賦》 魏晉·潘安

    歲次玄枵,月旅蕤賓,丙丁統日,乙未御辰。
    潘子憑軾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詠史寫景

    91 《長干行二首》 唐·李白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樂府婦女愛情敘事思念生活

    92 《飲馬長城窟行》 唐·李世民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
    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
    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冬天邊塞愛國戰爭生活

    93 《古大梁行》 唐·高適

    古城莽蒼饒荊榛,驅馬荒城愁殺人,魏王宮觀盡禾黍,信陵賓客隨灰塵。
    憶昨雄都舊朝市,軒車照耀歌鐘起,軍容帶甲三十萬,國步連營一千里。

    詠史懷古

    94 《相州晝錦堂記》 宋·歐陽修

    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
    此人情之所榮,而今昔之所同也。
    蓋士方窮時,困厄閭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若季子不禮于其嫂,買臣見棄于其妻。

    古文觀止贊頌寫人

    95 《恨賦》 南北朝·江淹

    試望平原,蔓草縈骨,拱木斂魂。
    人生到此,天道寧論?于是仆本恨人,心驚不已。
    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至如秦帝按劍,諸侯西馳。

    哀傷幽怨遺恨

    96 《三都賦》 魏晉·左思

    總序
    蓋詩有六義焉,其二曰賦。
    楊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
    ”班固曰:“賦者,古詩之流也。

    辭賦精選地名言志諷刺

    97 《擬行路難十八首》 南北朝·鮑照

    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帳,九華蒲萄之錦衾。
    紅顏零落歲將暮,寒光宛轉時欲沉。
    愿君裁悲且減思,聽我扺節行路吟。

    感慨人生

    98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99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100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并序》 唐·李白

    王屋山人魏萬,云自嵩宋沿吳相訪,數千里不遇。
    乘興游臺越,經永嘉,觀謝公石門。
    后于廣陵相見,美其愛文好古,浪跡方外,因述其行而贈是詩。
    仙人東方生,浩蕩弄云海。

    送別友人歸隱惋惜

    * 關于一塵跡的詩詞 描寫一塵跡的詩詞 帶有一塵跡的詩詞 包含一塵跡的古詩詞(59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