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不才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如不才者”全詩
外事信為榮,中懷未必樂。
何如不才者,兀兀無所作。
不引窗下琴,即舉池上酌。
淡交唯對水,老伴無如鶴。
自適頗從容,旁觀誠濩落。
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
回首語秋光,東來應不錯。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問秋光》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問秋光》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對秋光的問候,同時抒發了自己對官場生活和人際關系的淡漠態度,以及追求內心寧靜和自在的心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殷卿領北鎮,崔尹開南幕。
外事信為榮,中懷未必樂。
何如不才者,兀兀無所作。
不引窗下琴,即舉池上酌。
淡交唯對水,老伴無如鶴。
自適頗從容,旁觀誠濩落。
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
回首語秋光,東來應不錯。
詩意和賞析:
《問秋光》以寫秋光為引子,通過對自身處境和內心狀態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活和社交關系的淡漠態度,以及對自由自在、寧靜恬淡的追求。
詩的開頭提到了殷卿和崔尹,他們分別領導北方和南方的軍隊,處理外事。這是一種榮耀,但作者認為這種外在的榮耀并不能保證內心的快樂。
接下來,詩中出現了“何如不才者,兀兀無所作。”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自己不才的自嘲,感到自己無所作為。他并沒有像一般人那樣彈琴,而是拿起酒杯,在池塘邊飲酒。這顯示了他獨立自主的個性和不羈的態度。
“淡交唯對水,老伴無如鶴。”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偏愛與水為伴,愿意與水為友,而與人交往則淡漠無情。作者將自己比作孤獨的鶴,與水為伴,無懼歲月的流轉。
接下來的幾句詩中,作者表達了自己從容自在的態度,以及對人世間的冷眼旁觀。他認為自己的身心已經轉變得寧靜安詳,對繁華世界的追逐和紛擾變得淡泊。他以自己的心境為煙景,以煙景來映襯自己的心境。
最后兩句詩中,作者回首過去,看到東方的秋光,表示對未來的期待和希望,認為東方的未來應該是美好的。
整首詩以描繪秋光為線索,通過展示自己的內心境界和對官場生活的態度,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寧靜和獨立的追求,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詩詞語言簡潔明快,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余地。
“何如不才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èn qiū guāng
問秋光
yīn qīng lǐng běi zhèn, cuī yǐn kāi nán mù.
殷卿領北鎮,崔尹開南幕。
wài shì xìn wèi róng, zhōng huái wèi bì lè.
外事信為榮,中懷未必樂。
hé rú bù cái zhě, wù wù wú suǒ zuò.
何如不才者,兀兀無所作。
bù yǐn chuāng xià qín, jí jǔ chí shàng zhuó.
不引窗下琴,即舉池上酌。
dàn jiāo wéi duì shuǐ, lǎo bàn wú rú hè.
淡交唯對水,老伴無如鶴。
zì shì pō cóng róng, páng guān chéng huò luò.
自適頗從容,旁觀誠濩落。
shēn xīn zhuǎn tián tài, yān jǐng mí dàn bó.
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
huí shǒu yǔ qiū guāng, dōng lái yīng bù cuò.
回首語秋光,東來應不錯。
“何如不才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