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文言文《三鏡》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三鏡
    鄭文貞公①魏徵寢疾,上②遣使者問訊,賜以藥餌,相望于道③。又遣中郎將④李安儼宿其第,動靜以聞。上復與太子同至其第⑤,指衡山公主欲以妻⑥其子叔玉。戊辰⑦,征薨⑧,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喪,給羽葆鼓吹⑨,陪葬昭陵⑩,其妻裴氏曰:“征平生儉素,今?葬以一品羽儀,非亡者之志?。”悉?辭?不受,以布車載柩而葬。上登苑西樓,望哭盡哀。上自制碑文,并為書石。上思徵不已?。謂侍臣曰: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

    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唐紀》


    閱讀練習
    一,解釋加點的詞
    1.今葬以一品羽儀( ) 2.悉辭不受( )
    3.上思徵不已( ) 4.非亡者之志( )
    二,翻譯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三,由上文的故事可知"上"即為_____,是歷史上有名的明君,在位期間,善于采納臣子的建議,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_____的局面.

    參考答案
    一,1.現在 2.推辭 3.停止 4.心愿
    二,人們用銅做鏡子,可以用來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用古史做鏡子,可以從中看出盛衰的道理;用人當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與失.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
    三,唐太宗李世民 貞觀之治(貞觀盛世)


    注釋
    1.鄭文貞公:魏征在世時被封為鄭國公,去世后,朝廷賜謚為“文貞”。
    2.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3.道:道路。
    4.中郎將:皇家侍衛軍中的武官。
    5.第:家宅。
    6.妻(qī):這里作動詞“許配”講。
    7.戊辰:指貞觀十七年正月十七日。
    8.薨(hōng):公侯之死稱薨。
    9.羽葆鼓吹:羽葆是用鳥羽裝飾的車蓋。鼓吹指鼓吹樂隊。皇家給羽葆和鼓吹樂隊送葬,是對葬禮的重視,對死去大臣的榮寵。
    10.陪葬昭陵:王朝特準大臣在皇陵附近埋葬叫陪葬。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墳墓。
    11.今:今天。
    12.志:愿望。
    13.悉:全部。
    14.辭:推辭。
    15.已:停止。
    16.替:作滅、廢講。

    參考譯文
    正月十七日那天,魏徵去世了,皇上命令九品以上的官員都去吊唁,賞給羽蓋鼓吹,恩準陪葬昭陵。魏徵的妻子裴氏說:“魏徵一生節儉樸素,現在用一品官的儀仗舉行葬禮,這不是死者的心愿。”全都推掉不接受,而用布篷車載運棺柩埋葬。皇上登上禁苑的西樓,望著靈車痛哭。皇上親自撰擬碑文,并刻在石碑上。皇上思念魏徵不止,對左右大臣說:“人們用銅做鏡子,可以用來正衣整冠;用古史做鏡子,可以從中發現盛衰的道理;用人當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與失。魏徵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鏡子!”


    1、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喪 定語后置
    2、今葬以一品羽儀 介詞后置
    3、非亡者之志 否定判斷句
    4、上思征不已 狀語后置
    古今異義 : 1、可以:古意,可以用來。今意:可以做。

    2、亡:古意:丟失。 今意:死亡。
    詞類活用: 1、正:使……端正。
    2、自:名詞作狀語,親自。
    * 三鏡鄭文貞公①魏徵寢疾,上②遣使者問訊,賜以藥餌,相望于道③。又遣中郎將④李安儼宿其第,動靜以聞。上復與太子同至其第⑤,指衡山公主欲以妻⑥其子叔玉。戊辰⑦,征薨⑧,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喪,給羽葆鼓吹⑨,陪葬昭陵⑩,其妻裴氏曰:“征平生儉素,今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