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齊景公出獵》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齊景公出獵
    齊景公出獵,上山見虎,下澤見蛇。歸,召晏子而問之曰:"今日寡人出獵,上山見虎,下澤見蛇,殆所謂之不祥也?"晏子曰:"國有三不祥,是不與焉。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謂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見虎,虎之室也;下澤見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見之,曷為不祥也?"
                             ――劉向《說苑》


    1.請從文章中找出兩個含有指示代詞的句子,再舉出我們學過的課文中的兩個例子。
    文章中: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課文中: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2.與“殆所謂不祥也”一句中“所”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故有所覽輒省記   B.持童抵主人所
    C.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   D.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3.指出文中的通假字并釋義。

    “___”通“___”,意思是_____。
    4.請用自己的話解釋。國有三不祥”的具體含義。

    參考答案:
    1.①是不與焉。是,這。  ②乃若此。此,這,這個。課文中:①微斯人,吾誰與歸?斯,這,這樣。  ②非獨書為然。然,這樣。 
    2.A(A.與動詞覽組成名詞性短語  B.名詞,處所  C.放在介詞前,組成名詞性短語,表示“……的處所”,  D.“為……所。格式,表示被動。)
    3.“曷為不祥也”中“曷”通“何”,為什么,怎么。
    4.有賢人而不知道;知道而不任用;任用而不信任。  


    注釋:
    ①殆:大概,恐怕。
    ②與:在其中。
    ③賢:賢能的人。
    ④如:到,往。
    ⑤曷:同“何”,什么
    ⑥ 是:這
    ⑦知:明白
    ⑧任:信任

    參考譯文
    齊景公出外打獵,在山上看見了老虎,在沼澤又看見了蛇。心情很不好,回去之后,他詢問晏子:“今天我去打獵,上山看見老虎,下沼澤又看見了蛇,這大概就是一般人所說的不吉利吧!”晏子回答說:“一個國家有三種不吉利,而你剛才說的都不在其內。國家的不祥是:有賢人卻不知道,這是第一不吉利;知道了卻不能任用,這是第二不吉利;任用了卻不能信任,這是第三不吉利。所謂不吉利,就是像這樣的事情。今天大王上山看見老虎,山本來就是老虎的窩呀;下沼澤看見蛇,沼澤本來就是蛇的洞穴呀!到老虎窩看到老虎,到蛇穴看到蛇,這是很正常的,怎么說是不吉利呢?”

    齊景公出獵選自《晏子春秋》卷二,晏子借齊景公迷信所說的不祥來闡述真正的不祥:一是國家有賢能的人卻不知道;二是知道有賢能的人卻不用;三是用了有賢能的人卻不信任。這種本不是什么不祥的事情卻認為是不祥。指出一個國家的治理者都應目光遠大,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 齊景公出獵齊景公出獵,上山見虎,下澤見蛇。歸,召晏子而問之曰:"今日寡人出獵,上山見虎,下澤見蛇,殆所謂之不祥也?"晏子曰:"國有三不祥,是不與焉。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謂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見虎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