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老馬識途》“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老馬識途

    管仲、隰(xí)朋(1)從于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馬而隨(9)之,遂(10)得(11)道。行(12)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13)山之陽(14),夏居山之陰(15),蟻壤一寸而仞有水(16)。”乃掘(17)地,遂得(18)水。

    (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閱讀練習:
    一、解釋加點的詞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譯
      1.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
      2.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
      3.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三、文中故事是成語_____的來歷,現比喻_______。
                                                               
    四、故事給了你什么啟示?(2分)
    參考答案
     一、1.通“返”,返回   2.道路   3.找到
    二、1.管仲說:“老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3.春天去,冬天回,迷失了道路。

    三、老馬識途  有經驗, 能帶領新手工作
    四、要學會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或平常的經驗,要加以應用等。

    【注釋】
    1.管仲、隰朋:兩人都是齊桓公的大臣。2.伐:討伐。3.孤竹:指孤竹國,相傳為神農氏的后裔,春秋時的古國,在今河北盧水(指的是灤〈luán〉河,此處的孤竹國在今河北省盧龍縣城南灤河與青龍河交匯處東側)。4.往:出征。5.反:通“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亂,辨不清是非。7.失道:迷失歸途。道:歸途。8.放:放開,指解脫羈絆讓馬自己隨便走。9.隨:跟隨,跟著。隨之,跟著它,跟著老馬,之字是代詞。10.遂:終于。11.得:找到。12.行:走。13.居:住,處于。14.陽:山之南水之北。15.陰:山之北水之南。16.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仞,古代八尺為一仞。17.掘:挖。18.得:找到。

    【文學常識】

    韓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約前281年-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譯文】

    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開老馬,人跟隨著它們,于是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蟻穴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于是挖掘地,終于得到了水。

    【啟示】
    桓公、管仲等回來時迷失了方向,于是放馬領路,終于找到了歸路。后遂以“老馬識途、老馬知道、馬老知道、老馬知路、馬識路、老識涂”等比喻富有經驗,能為先導;用“識途(涂)馬、識途驥”等比喻富于經驗、知是識非的人。有經驗的人對情況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 老馬識途管仲、隰(xí)朋(1)從于桓公而伐(2)孤竹(3),春往(4)冬反(5),迷惑(6)失道(7)。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8)老馬而隨(9)之,遂(10)得(11)道。行(12)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13)山之陽(1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