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閱讀答案及翻譯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①”,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②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③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④而自立,怨王侯畔已,難矣。自矜功伐⑤,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注]①周生:漢代的一個儒生,事跡不詳。重瞳子:雙瞳孔,即一個眼珠里有兩個瞳孔。②苗裔:后代子孫。③陳涉:名勝,字涉。秦末與吳廣首先起兵反秦,是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④義帝:楚懷王的孫子熊心。公元前206年,項羽尊他為義帝,后又放逐他,并把他殺害了。⑤矜:夸耀。伐:功勞。
    1.說明下列加粗詞語的用法,并釋義。
    (1)豪杰蜂起——蜂:_______
    (2)陳涉首難——難:_______
    (3)豈其苗裔邪——裔:________
    (4)奮其私智而不師古——師:________
    2.寫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
    (1)乘勢起隴畝之中   _____通________
    (2)身死東城,尚不覺寤 _____通________
    (3)怨王侯畔己,難矣  _____通________
    3.比較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義。
    (1)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2)欲以力征經營天下。
    (3)謂霸王之業。
    4.翻譯下列句子。
    (1)羽豈其苗裔邪?
    (2)陳涉首難。
    (3)怨王侯畔己,難矣。
    (4)奮其私智而不師古。

    參考答案
    1.(1)名詞作狀語,像蜜蜂一樣。
    (2)名詞作動詞,發難,發動起義。
    (3)名詞,后代。
    (4)名詞作動詞,學習、借鑒。
    2.(1)隴 壟
    (2)寤 悟
    (3)畔 叛
    3.(1)連詞,與“來”連用表時間。
    (2)介詞,憑借。
    (3)助詞,的。
    4.(1)項羽難道是他的后代嗎?
    (2)陳涉第一個發動起義。
    (3)反而埋怨王侯們背叛自己,這就說不過去了。
    (4)迷信自己個人的才智而不效法古人(的做法)。

    參考譯文
    太史公(司馬遷)說:我聽周先生說:“舜的眼睛好象是雙瞳孔。”又聽說項羽也是雙瞳孔。項羽難道是苗族(舜) 的后裔嗎?(要不)怎么興起得這么快呢!秦王朝政治失策,陳勝首先發難,(之后各路)豪杰蜂擁起義,一起爭奪(天下),不可勝數。而項羽沒有一尺一寸土地,乘著這形勢(也)在田野中(鄉間)起義,三年后,就率領五路諸侯消滅了秦王朝,把天下分封給各路王侯,(所有)政令(都)從項羽那發出,(他)號稱為“霸王”。(他的帝)位雖然沒有最終的結論,(他也是)近古以來未曾有過的(人物)啊。等到項羽懷念楚國離棄關中(回到楚國),放逐了楚懷王而立自己為王,(卻要)怨恨王侯們背叛自己,難啦。(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勛,張顯他自己的能力卻不效法古人,稱其為霸王的偉業,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五年(內)最終亡了他的國家,自己死在東城,還不覺悟,也不自責,(這都是)過錯啊。竟然說“天亡我(啊),不是(我)用兵的罪過啊”,這豈不是謬誤啊!
    *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①”,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②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③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