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姚鼐《復蔣松如書》閱讀答案及句子翻譯

    復蔣松如書 (清)姚鼐
      久處閭里,不獲與海內賢士相見。冬間,舍侄寄至先生大作數篇,展而讀之,欣忭不能自已。聊識其意于行間,顧猶恐頌嘆盛美之有弗盡,而其頗有所引繩者,將懼得罪于高明,而被庸妄專擅之罪也。乃旋獲惠賜手書,引義甚謙,而反以愚見所論為喜,于是鼐益俯而自慚。而又以知君子之衷,虛懷善誘,樂取人善之至于斯也。鼐與先生雖未及相見,而蒙知愛之誼如此,得不附于左右,而自謂草木臭味之不遠者乎?
      自秦漢以來,諸儒說經者多矣,其合與離,固非一途。逮宋程朱出,實于古人精深之旨所得為多,而其審求文辭往復之情,亦更為曲當,非如古儒者之拙滯而不協于情也。而其生平修己立德,又實足以踐行其所言,而為后世之所向慕。故元明以來,皆以其學取士。利祿之途一開,為其學者,以為進趨富貴而已。其言有失,猶奉而不敢稍違之;其得亦不知其所以為得也,斯固數百年以來學者之陋習也。
      然今世學者,乃思一切矯之,以專宗漢學為主,以攻駁程朱為能,介于一二專己好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因大為學術之害。夫漢人之為言,非無有善于宋而當從者也。然茍大小之不分,精粗之弗別,是( )今之為學者( )陋,且有甚( )往者為時文之士,守朱子之說而失于隘者矣。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義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猶有漢學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決去之者故復為極論之。愚陋率達臆見,幸終宥之。
       (選自《續古文觀止》。有刪節)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舍侄寄至先生大作數篇 舍:客居
    B.而其頗有所引繩者 繩:糾正
    C.而自謂草木臭味之不遠者乎? 臭:氣味
    D.逮宋程朱出,實于古人精深之旨所得為多 逮:等到
    6.將文言虛詞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最恰當的一組是
    是( )今之為學者( )陋,且有甚( )往者為時文之士
    A.以 B.則
    C.則 D.且
    7.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義/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猶有漢學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決去之者/故復為極論之
    B.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義/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猶有漢學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決去之者/故復為極論之
    C.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義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猶有漢學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決去之者/故復為極論之
    D.鼐非不自度其力小而孤/而義不可以默焉耳/先生胸中似猶有漢學之意存焉/而未能豁然決去之者/故復為極論之
    8.下列各句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姚鼐住在鄉里,由侄兒給蔣松如寄信,蔣讀了非常高興,并且贊同姚鼐的主要觀點。
    B.二程、朱熹對古人精深意旨的闡發比前人更加妥當,不像前儒笨拙呆滯而不合于情旨。
    C.二程、朱熹更注重品德修養,又實實在在地在實踐自己的學說,從而被后人所欽慕。
    D.當代學者,由沽名釣譽的人帶頭,以批駁程朱為能事,矯枉過正,成為學術的大害。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而又以知君子之衷,虛懷善誘,樂取人善之至于斯也。(4分)
    (2)利祿之途一開,為其學者,以為進趨富貴而已。(3分)
    (3)夫漢人之為言,非無有善于宋而當從者也。(3分)

    參考答案
    5.A(舍:謙辭。舍侄,侄兒。)     
    6.B
    7.D
    8.A(文中無“由侄兒給蔣松如寄信”)
    9.(1)而且又因此了解了君子的內心,虛心善誘,樂于吸取他人的長處到了這種程度。(4分)
    (2)利祿的道路一打開,那些研究這種學問的人,把它當作獲取富貴的手段罷了。(3分)
    (3)漢儒的言論,并不是沒有超過宋儒而應當吸取的內容。(3分)

    注釋:
    [1]閭(lǘ)里:鄉里。
    [2]聵(kuì):天生耳聾。霿(mèng):晦,昏暗。
    [3]麒麟:古代傳說中的動物,和鳳凰一樣,多作為吉祥的象征。用來形容文章,則是指文辭優美有文采。
    [4]欣忭(biàn):欣喜愉悅。忭,快樂。
    [5]識(zhì):通“志”,記。行間:文字中間。此句說自己見到蔣的大作后,回信表明看法。
    [6]引繩:加以糾正。繩,糾正。
    [7]高明:對人的尊稱,意思是指對方的見識、學術比自己高明。
    [8]被:受,承當。專輒:專擅,專斷。輒,車箱兩旁可憑依處,引申為倚恃妄作之意。
    [9]手書:親筆信。
    [10]衷:內心。
    [11]草木臭(xiù)味:草和木是同類的東西,氣味相同,故喻同類的人為草木臭味。《左傳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臭,氣味。
    [12]曲:曲折深刻。
    [13]古儒:此指漢代的經學家。拙滯:拘泥,笨拙。
    [14]漢學:亦稱“樸學”,指漢儒考據訓詁之學。明清之際顧炎武等人推崇漢儒的樸實學風,反對宋儒空談義理。到乾隆嘉慶年間,姚鼐、戴震等人更發展以漢儒的訓詁方法,雖有成就,但也形成為考據而考據的脫離實際的學風,與桐城派的崇尚宋儒理學對立。
    [15]專己:自專,獨斷專行。
    [16]因:所以。
    [17]時文:時下流行的文體,即當時科舉考試所采用的文體。
    [18]戴東原:戴震,字東原,安徽休寧人。清代思想家、學者,對經學、語言學有重要貢獻。他以訓詁探討古書義理,有力的批評了程朱理學的唯心主義。
    [19]錢獻之:錢坫,字獻之,江蘇嘉定人。清代書畫家、學者。姚鼐曾作《送錢獻之序》,暢談當時理學、漢學之爭。
    [20]木鐸(duóo):木舌的鈴,古代用于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用之。《論語八佾》:“二三子何患于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朱熹的《論語集注》認為這段話的意思是:你們何必擔心喪失官職呢?天下黑暗已經很久了,上天將把孔子作為傳播光明政治的喉舌。
    [21]蘇氏說:蘇氏解釋“木鐸”一段,認為上天使孔子失位,周游四方,像木鐸一樣辛苦于道路。
    [22]集注:即朱熹的《論語集注》。
    [23]盆成:人名,戰國時人,仕齊而被殺。
    [24]蓉庵:疑為蔣炳的號。蔣炳,字曉滄,陽湖(今江蘇常州)人。雍正舉人,擢御史,為官三十余年,有政績。
    [25]穎州:府名,治所在今安徽阜陽。此指蔣炳兒子蔣熊昌。熊昌曾任穎州知府,這里用官職稱呼。同年:鄉試、會試同榜考取者稱為同年。姚鼐與蔣熊昌同榜中進士。
    [26]教言:教誨之言。對別人意見的尊稱。
    [27]愚陋:自我的謙稱。
    [28]宥:原諒。

    鑒賞
    蔣松如寫信給姚鼐,大概是對朱熹的《四書集注》提出了一些考據方面的不同意見,而姚鼐卻就此認為蔣是受了漢學的影響,所以覆信給蔣,宣揚理學,攻駁漢學。因為不是知交,下語用辭十分婉轉,不刺傷對方的自尊,這在開頭一段的客套話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 復蔣松如書(清)姚鼐  久處閭里,不獲與海內賢士相見。冬間,舍侄寄至先生大作數篇,展而讀之,欣忭不能自已。聊識其意于行間,顧猶恐頌嘆盛美之有弗盡,而其頗有所引繩者,將懼得罪于高明,而被庸妄專擅之罪也。乃旋獲惠賜手書,引義甚謙,而反以愚見所論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