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鄒與魯哄》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鄒與魯哄
    鄒與魯哄①。穆公問曰:“吾有司②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孟子對③曰:“兇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選自《孟子·梁惠王下》

    閱讀訓練
    一、穆公向孟子提出了一個怎樣的問題?百姓為什么“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孟子是怎樣解答的?先說兇年百姓拋尸荒野、流離失所而有司不去賑濟,再引用曾子的話告誡統治者要施行仁政。從中可看出孟子怎樣的主張?以民為本,施行仁政。
    二、文中孟子引用了曾子的話,有什么作用?是為了告誡統治者不要推行暴政要施行仁政。請聯系文中內容翻譯這句話。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會反加到你身上。
    三、 解釋下列詞組。
      1.莫之死 (即莫死之)
      2.如之何 (對…怎么辦 )
      3.兇年饑歲 (饑荒之年)
      4.莫以告 (不把真實的情況報告)
      
    四、下列各組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A )
      A.誅 反    B.則疾視其長上死而不救 而民莫死也
      C.出乎者此古方        D.君仁政  人之才

    二:
    (1)下列各項中,對上面《孟子》選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報效國家的忠臣,為什么百姓不愿意為國家赴死盡節。孟子認為這根子上還是君與民、官與民的關系問題。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達,必須以官員為橋梁,因而問題的癥結,就在于有司與百姓這層關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讓官員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為他赴難。
    C.孟子指出當老百姓災荒年歲餓死或逃荒時,國家明明是倉廩充實,而官吏卻乘機巧取豪奪。這種毫不體恤百姓的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
    D.孟子引述曾子的話“出乎爾者,反乎爾者”,就是要讓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話,那么棄百姓于不顧的官員,才是造成惡果的主要原因。
    (2)“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離婁下》),孟子說的也是投桃報李的道理,結合上面的選段,請簡要說明你對“出乎爾者,反乎爾者”的理解。

    參考答案
    (1)C 原文沒有“乘機巧取豪奪”的意思,而是強調官吏在災年毫不體恤百姓,見死不救。
    (2)賢明的君主待臣下如手足,臣下必把君主當腹心,以死相報。“出乎爾者,反乎爾者”這種情況在我們平常的人際交往中,也同樣存在。“你不仁,我不義”和“你仁我義”情況的產生,都是原先善惡的回報。

    注釋
    1 鄒,春秋時邾國,戰國時改國號叫”鄒”,今山東省有鄒縣。魯,周武王封弟弟周公在山東州一帶地方,稱“魯國”。哄,古時形容戰斗的聲音,這里指戰爭。“圣賢說政”,就是說鄒國與魯國發生了戰爭。
    2哄:即哄斗,交戰。“閧”與“哄”在古代是不同的字,意義也不同,今化作“哄”
    3穆公:鄒國國君。
    4 有司:官吏。
    5莫之死:即莫死之,沒有為他而死的。之,代長官。
    6 勝:盡,完。
    7疾:痛恨。
    8如之何;怎么辦。
    9對:回答。
    10兇:荒。
    11轉:拋棄。
    12之:往。
    13幾:幾乎。
    14倉廩lǐn:糧倉。
    15實:充實。
    16莫以告:不把真實的情況報告。
    17上慢:在上位的人怠慢。
    18下:下面的百姓。
    19曾子:即曾參,孔子的學生。
    20爾:你。
    21反之:報復在上位的人的機會。
    22無尤焉:不要怪罪百姓。
    23死其長:為他們的長官而死。
    24尤:尤通憂 擔心的事

    譯文
    鄒國與魯國交戰。鄒穆公問孟子:“我的官員死了三十三人,而百姓沒有一個肯為長官效死的。殺了他們吧,無法殺盡;不殺吧,又恨他們看著自己的長官死難而不去救,拿他們怎么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饑荒年頭,您的百姓,年邁體弱的輾轉餓死在荒山溝里,壯年人逃往四方,都快上千人了。然而您的糧倉里糧食滿滿的,庫房里財物足足的,官吏不把真實情況報告,這就是對上怠慢國君,對下殘害百姓啊。曾子說過:‘警惕啊,警惕啊!你做出的事,后果會反加到你身上。’百姓從今以后可以反過來這樣對待他們的長官了。您不要怪罪他們了。(如果)您能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會親近他們的長官,愿為長官犧牲。”
    * 鄒與魯哄鄒與魯哄①。穆公問曰:“吾有司②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孟子對③曰:“兇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