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匡衡鑿壁借光》文言文及注釋

    《匡衡鑿壁借光》文言文及注釋

      匡衡勤學,選自《西京雜記》《西京雜記》是古代漢族歷史筆記小說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漢的首都長安。下面是《匡衡鑿壁借光》文言文及注釋,歡迎閱讀。

      原文: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翻譯:

      匡衡很勤學,但沒有蠟燭,鄰居有蠟燭卻照不到(他的房間)。匡衡于是就在墻上打了一個洞用來引進燭光,用書映著光來讀書。當地有一大戶人家叫文不識,家里十分富有,書又很多,匡衡就給他家作雇工,辛苦勞動而不要求報酬,主人感到奇怪,就問匡衡,匡衡回答說:“希望可以讀遍主人的書。”主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匡衡)終于成了大學問家。

      注釋:

      1.不逮:指燭光照不到;逮:到,及。

      2.穿壁:在墻上打洞;穿:鑿。

      3.以:用。.映:映照。

      4.邑人:同縣的人。

      5.大姓:大戶人家。致:給。

      6.文不識:人名,姓文名不識。

      7.與:即“與之”,給他。

      8.傭作:做工辛勤勞作。

      9.償:報酬。

      10.怪:以……為怪;對……感到奇怪。

      11.愿:希望。

      12.得:得到。

      13.資給:資助給。

      14.償:報酬。

      15.書:讀書。

      16.遂:于是,就。

      17.大學:大學問家。

      18.如是:如此。

      19.匡衡:西漢經學家。

      20.文不識:人名。

      21.乃:于是。

      22.與:給。

      23.愿:希望。

      24.得:允許。

      25.遍:盡。

      26.資:借。

      27.以:把。


    * 匡衡勤學,選自《西京雜記》《西京雜記》是古代漢族歷史筆記小說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漢的首都長安。下面是《匡衡鑿壁借光》文言文及注釋,歡迎閱讀。原文: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