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登泰山記》文言文閱讀

    《登泰山記》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李穆,字孟雍,開封府陽武人。父咸秩,陜西大都督府司馬。穆幼能屬文,有至行。行路得遺物,必訪主最之。從王昭素受《易》及《莊》、《老》書,盡究其義。昭素謂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語人曰:“李生異日必為廊廟器。”

      周顯德初,以進士為郢、汝二州從事,遷右拾遺。宋初,以殿中待御史選為洋州通判。既至,剖決滯論,無留獄焉。移隘州通判,有司調郡租渝河南,穆以西州軍食闕,不即應命,坐免。又坐舉官,削前資。時弟肅為博州從事,穆將母就肅居,雖貧甚,兄弟相與講學,意泊如也。

      開寶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遺、知制誥。五代以還,詞令沿華靡,至穆而獨用雅正,悉矯其弊。穆與盧多遜為同門生,太祖嘗謂多遜:“李穆性仁善,辭學之外無所豫。”對曰:“穆操行端正,臨事不以生死易節,仁而有勇者也。”上曰:“誠如是,吾當用之。”時將有事江南,已部分諸將,而未有發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為使。穆至諭旨,煜辭為疾,且言“事大朝以望全濟,今若此,有死而己。”穆曰:“朝與否,國主自處之。然朝廷甲兵精銳,物力雄富,恐不易當其鋒,宜熟思之,無自貽后悔。”使還,具言狀,上以為所諭要切。江南亦謂其言誠實。

      太平興國初,轉左補闕。三年冬,加史館修撰、判飽事,面賜金紫。四年,從征太原還,拜中書舍人。預修《太祖實錄》,賜衣帶、銀器、繒彩。七年,以與盧多遜款狎,又為秦王送草原朝辭笏記,為言者所劾,責授司封員外郎。

      八年春,與宋白等同知貢舉,及待上御崇政殿親試等士,上憫其顏瘕瘁,即日復拜中書舍人、史館修撰、判館事。五月,召為翰林學士。六月,知開封府,剖判精敏,奸滑無所假貸,由是豪右屏跡,權貴無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十一月,擢拜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月余,丁母憂,未幾,起復本官。穆三上表乞終制,詔強起之,穆益哀毀盡禮。九年正月,晨起將朝,風眩暴卒,年五十七。

      穆自責授員外郎,復中書舍人,入翰林,參知政事,以至于卒,有及周歲。上聞其死,器謂近臣曰:“穆國之良臣,朕方倚用,遽茲淪沒,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贈工部尚書。(節選《宋史·列傳二十二》)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上

      A、穆幼能屬文,有至行              屬:連綴,寫作

      B、煜辭以疾                        辭:推辭,拒絕

      C、宜熟思之,無自貽后悔            貽:贈送

      D、擢拜左諫議大夫                  擢:提拔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子所得皆精理                    不知須臾之所學也

      B、以進士為郢、汝二州從事          請以十五城為秦王壽

      C、為言者所劾,責授司封員外郎      竊為大王不取也

      D、穆國之良臣                      句讀之不知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表現李穆“至行”的一組是

      ①行路得遺物,以訪主歸之

      ②李生異日為廊廟器

      ③既至,剖決滯論,無留獄焉

      ④三年冬,加史館修撰、判館事,面賜金紫

      ⑤知開封府,剖判精敏,奸猾無所假貸

      ⑥穆三上表乞 終制,詔強起之,穆益哀毀盡禮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穆跟隨王昭素盡心盡力地學習《易》及《莊》、《老》,王昭素認為李穆學到了上述古籍的精理,將來必成大器。

      B、李穆被免z后,帶著母親到弟弟那里居住,雖然生活非常貧困,但能同兄弟一起學習,感到淡泊舒暢。

      C、太祖認為李穆生性仁惠善良,人品學識好。李穆作為使者出使江南,言行得體,很好地完成了使命。

      D、李穆和母親去世后,他回家為母親守喪,服喪已滿后官復原職,但李穆又上奏章請求為母親再守喪三年,皇上沒有應允。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李穆,字孟雍,開封府陽武人。父咸秩,陜西大都督府司馬。穆幼能屬文,有至行。行路得遺物,必訪主最之。從王昭素受《易》及《莊》、《老》書,盡究其義。昭素謂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語人曰:“李生異日必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