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回轉,掉轉。

      4、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

      5、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樂羊子妻》)亡:通“無”。

      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通“無”。

      7、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為學》)屏:通“摒”。

      8、對鏡帖花黃。……火伴皆驚忙。(《木蘭詩》)帖:通“貼”。火:通“伙”。

      9、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爾:通“耳”,相當于“罷了”。

      10、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

      11、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

      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見:通“現”。

      12、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

      1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

    *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 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 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 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回轉,掉轉。 4、在腸胃,火齊之所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