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判斷句
文言文的判斷句
概念闡釋: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對客觀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構成判斷與被判斷關系。
常見的'形式:
1.以虛詞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斷句,有“……者,……也”“……,……也”
“……,……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
①“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
②“夫戰,勇氣也。”(《曹劌論戰》)
③“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記》)
④“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也。”(《出師表》)
⑤“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魚我所欲也》)
2.采用副詞“乃”“即”“則”“皆”“是”“誠”“為”等表示判斷。
如:
①“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②“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③“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3.采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延伸)
如: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勸學》)
②“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六國論》)
4.“者”、“也”都省略,單以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作謂語來表示判斷,也是文言文中判斷句的一種形式。
如: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傷仲永》)
上一篇:怎么樣才能答好文言文閱讀
下一篇:呼喚親近文字的文言文教學
* 概念闡釋: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對客觀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構成判斷與被判斷關系。 常見的形式: 1.以虛詞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斷句,有“……者,……也”“……,……也” “……,……者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