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然”字的用法
文言文中“然”字的用法
拼音:rán
部首:灬部首
筆畫:4
總筆畫:12
筆順:撇折捺捺橫撇捺捺捺捺捺捺
【詳細釋義】
rán
①<動>燃燒。后來寫作“燃”。賈誼《陳政事疏》:“火未及然,因謂之安。”
②<代>這樣;那樣。《鴻門宴》:“不然,籍何以至此?”
③<形>是的;對的`。《齊桓晉文之事》:“王曰:‘然,誠有百姓者。’”
【又】<形意動>認為……對的。《促織》:“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成然之。”
④<詞綴>用在形容或副詞后,表狀態,可譯為“……的樣子”、“地”,也可不譯。《捕蛇者說》:“蔣氏大戚,汪然出涕。”《石鐘山記》:“森然欲搏人。”《蘭亭集序》:“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
⑤<助>用在名詞或名詞短語后,與前面的動詞“如”、“若”、“猶”等呼應,表示“(像)……一樣”。《登泰山記》:“而半山居霧若帶然。”《核舟記》:“其人視端容寂,若茶聲然。”
⑥<連>然而;但是。《鴻門宴》:“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
上一篇:中考語文的文言文讀解理論
下一篇:初中文言文古今異義詞的差異
* 拼音 :rán 部首 :灬部首 筆畫 :4 總筆畫 :12 筆順: 撇折捺捺橫撇捺捺捺捺捺捺 【詳細釋義】 rán ①動燃燒。后來寫作“燃”。賈誼《陳政事疏》:“火未及然,因謂之安。” ②代這樣;那樣。《鴻門宴》:“不然,籍何以至此?” ③形是的;對的。《齊桓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