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閱讀下面文言文并回答問題

    閱讀下面文言文并回答問題

      閱讀文言文,回答10—13題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選自《孟子?魚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萬事莫貴于義。今(如果)謂人曰:‘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爭論)一言以相殺,是貴義于其身也。故曰:萬事莫貴于義也。”

      (選自《墨子|貴義》)

      10、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辟 予

      【命題意圖】考查學生文言實詞的記憶、理解和遷移。

      11、翻譯兩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2)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

      【命題意圖】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言語句的理解翻譯能力

      12、甲乙兩文共同特點是都運用比喻論證來闡明觀點,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論證了 的 觀點,甲文則用 論證了 舍生取義的觀點。(2分)

      【命題意圖】考查學生對文段的理解能力,考查論據證明論點的能力。

      13、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闡述了對“義”的認識,這與乙文中表達的'觀點是相同的。請你指出甲乙兩文中“義”的內涵,并簡述今天我們是否還有堅持這種“義”的必要。(2分)

      【命題意圖】《考試說明》強調了文言文閱讀的考點還包括對人物及事理進行簡單評價,本題正體現了這一命題原則,也體現了比較閱讀的特點,看學生是否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 閱讀文言文,回答10—13題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