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孫權勸學》文言文核心知識點梳理

    《孫權勸學》文言文核心知識點梳理

      《孫權勸學》記事簡練。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表現出來。寫孫權勸學,著重以孫權的勸說之言,來表現他的善勸,而略去呂蒙的對答,僅以“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寫呂蒙的反應,并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寫呂蒙接受了勸說;寫魯肅“與蒙論議”,著重以二人富有風趣的一問一答,來表現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而略去二人“論議”的內容,并僅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一句作結。

      (一)課文字詞詳解

      ①初,權②謂呂蒙曰:“卿③今④當涂⑤掌事,不可不學!”蒙⑥辭⑦以軍中多⑧務。

      ①初:當初,這里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②謂:告訴,對……說,常與“曰”連用。③今:現在。④當涂:當道,當權。涂,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⑥辭:推托。⑦以:用。⑧務:事務。

      權曰:“①孤②豈欲③卿④治經⑤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當⑩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

      ①孤:古時王侯的自稱。②豈:難道。③卿:古代君對臣的愛稱。朋友、夫婦間也以“卿”為愛稱。④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經,指《易》《書》《詩》《禮》《春秋》等書。⑤為:成為。⑥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⑦邪:語氣詞,后寫作“耶”。⑧但:只,只是。⑨當:應當。⑩涉獵:粗略地閱讀。見:了解。往事:指歷史。耳: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孰:誰。若:比得上。

      孤常讀書,自①以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學。

      ①以為:認為。②益:好處。③乃:于是,就。④始:開始。⑤就:從事。

      ①及魯肅②過尋陽,與蒙③論議,大④驚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復吳下阿蒙!”

      ①及:到,等到。②過:經過。③論議:討論,評議。④驚:驚奇。⑤才略:才干和謀略。⑥非復:不再是。復,再。

      蒙曰:“①士別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見事之晚⑧乎!”肅⑨遂⑩拜蒙母,結友而別。

      ①士別三日:有抱負的人分別幾天。三,泛指多天。②即:就。③更:重新。④刮目:擦拭眼睛。⑤相待:看待。⑥何:為什么。⑦見事:知曉事情。⑧乎:表示感嘆語氣,可譯為“啊”。⑨遂:于是,就。⑩拜:拜訪,拜見。別:告別。

      (二)重點句子翻譯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學習!

      2.卿言多務,孰若孤?

      你說(你)事務繁忙,誰比得上我(的事務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那個阿蒙了!

      4.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

      5.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或:瀏覽群書),了解歷史罷了。

      6.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負的人分別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為什么知曉事情這么晚啊!

      8.蒙辭以軍中多務。

      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

      (三)揣摩語言

      1.“不可不學!”表現了孫權怎樣的心理?

      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孫權怎樣的心態?

      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孫權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__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魯肅。

      (四)課文分析

      1.《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鑒》,該書是北宋(朝代)司馬光(人名)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 362年間的史事。

      2.孫權勸學的原因是“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孫權勸學的學習方法是“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孫權勸學勸的語言是“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孫權勸學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以上均填課文原句)

      3.魯肅的話表現了他驚訝、敬佩的情感,也從側面寫出了呂蒙學有所獲;文末的“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進一步闡明了這一點。

      4.寫出出自本文的成語: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開卷有益。

      5.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勸學。

      6.孫權是用什么方法勸呂蒙學習的?

      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

      7.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所表示的語氣。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問語氣,相當于“嗎”。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耳:表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乎: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

      8.本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有哪些?

      (1)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2)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4)要善于聽取他人的建議或意見。

      (5)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總會學有所成。

      9.本文雖短,但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刻畫了鮮明的人物性格。請概括他們的性格特點。

      孫權:豁達、大度,待人坦誠、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關心部下,對部下要求嚴格,善勸。

      呂蒙:樂于接受勸告,勤奮好學;機敏精干、虎虎有生氣的將才。

      魯肅:直爽、敬才、愛才;忠厚的長者。

      10.找出魯肅贊揚呂蒙的語句,并指出這里是什么描寫。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這里是側面描寫。__作用:突出表現呂蒙學有所成。

      11.孫權的哪些主張和行動值得我們重視和效仿?

      孫權認為廣泛地學習很有益處,不能因為事務多、時間少就不學習。

      12.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

      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志同道合。這最后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余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13.表明呂蒙自己治學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語句是哪句?

      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14.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內容,你知道是什么嗎?結合我們已掌握的寫作知識,談談這樣寫的好處。

      省略的內容:呂蒙的學習過程。__好處:這一部分與中心內容無關,可以省略,這樣既節省筆墨,又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 《孫權勸學》記事簡練。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表現出來。寫孫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