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士錫《虞美人》閱讀答案
虞美人
董士錫
韶華爭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西風無賴過江來,歷盡千山萬水幾時回?
秋聲帶葉蕭蕭落,莫響城頭角。浮云遮月不分明,誰挽長江一洗放無青?
[注]爭:怎。
(1)詞的上闋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于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4分)
(2)賞析尾句“誰挽長江一洗放天青”的表達特點和表達效果。(4分)
參考答案
(1)詞的上闋主要運用擬人手法,用“偎人住”“滔滔去”把光陰擬人化,用“無賴”“過江來”將西風形象化(2分);抒發了作者深沉的悲秋情懷和韶華易逝的感慨。(1分)
(2)“誰挽長江一洗放天青”一句,作者希望有人能夠攜長江之水將滿天浮云一洗而光,現出碧藍的天空和皎潔的月光。(1分)詩人借助疑問語氣和大膽神奇的想象,表達了盼望天青月明的強烈意愿,反襯出詞人此時濃重的苦悶和憂傷情緒。(3分)
董士錫
韶華爭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西風無賴過江來,歷盡千山萬水幾時回?
秋聲帶葉蕭蕭落,莫響城頭角。浮云遮月不分明,誰挽長江一洗放無青?
[注]爭:怎。
(1)詞的上闋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于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4分)
(2)賞析尾句“誰挽長江一洗放天青”的表達特點和表達效果。(4分)
參考答案
(1)詞的上闋主要運用擬人手法,用“偎人住”“滔滔去”把光陰擬人化,用“無賴”“過江來”將西風形象化(2分);抒發了作者深沉的悲秋情懷和韶華易逝的感慨。(1分)
(2)“誰挽長江一洗放天青”一句,作者希望有人能夠攜長江之水將滿天浮云一洗而光,現出碧藍的天空和皎潔的月光。(1分)詩人借助疑問語氣和大膽神奇的想象,表達了盼望天青月明的強烈意愿,反襯出詞人此時濃重的苦悶和憂傷情緒。(3分)
上一篇:陳允平《唐多令·秋暮有感》閱讀答案及賞析
下一篇:尚顏《游邊》閱讀答案
* 虞美人董士錫韶華爭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西風無賴過江來,歷盡千山萬水幾時回?秋聲帶葉蕭蕭落,莫響城頭角。浮云遮月不分明,誰挽長江一洗放無青??[注]爭:怎。(1)詞的上闋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于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4分)(2)賞析尾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