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月字的詩句
帶月字的詩句
月球,俗稱月亮,古時又稱太陰、玄兔、嬋娟,是地球的衛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了帶月字的詩句,希望對你有所借鑒作用喲。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 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2、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 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3、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 李商隱《觀燈樂行》
4、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 —— 朱熹《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5、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 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
6、翰林風月三千首,寄與吳姬忍淚看。 —— 劉著《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7、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 王維《酬張少府》
8、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 李商隱《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
9、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 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10、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 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11、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2、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 —— 蘇軾《西江月·頃在黃州》
13、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 李白《關山月》
14、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 馬戴《楚江懷古三首·其一》
15、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 —— 納蘭性德《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
16、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 —— 吳文英《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
17、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曾鞏《詠柳·亂條猶未變初黃》
18、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 白居易《江樓夕望招客》
19、明月不諳離恨苦。 —— 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20、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 王昌齡《送魏二》
21、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 —— 李煜《搗練子令·深院靜》
22、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 溫庭筠《瑤瑟怨》
23、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 —— 王安石《春夜》
24、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圞月。 —— 納蘭性德《菩薩蠻·問君何事輕離別》
25、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 —— 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26、日色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 李白《長相思三首·其二》
27、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 王昌齡
28、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29、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 阮籍《詠懷八十二首·其一》
30、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 司空曙《江村即事》
31、二月十五夜,與趙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 —— 蘇軾《減字木蘭花·春月》
32、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絕。 —— 張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33、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 張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34、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 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35、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 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36、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 —— 黃庭堅《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37、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 王昌齡《出塞二首》
38、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 —— 岳飛《池州翠微亭》
39、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 杜甫《江漢》行》
40、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 李煜《長相思·一重山》
41、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 查慎行《舟夜書所見》
42、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43、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44、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 李商隱《代贈二首·其一》
45、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 白居易《春題湖上》
46、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 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47、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 曹丕《燕歌行》
48、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懷舊》
49、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
50、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 —— 陸龜蒙《白蓮》
51、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 —— 韋莊《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52、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 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 》
53、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 蘇軾《花影》
54、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55、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云露月光。 —— 張仲素《秋夜曲·丁丁漏水夜何長》
56、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 謝靈運《歲暮》
57、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 韋莊《女冠子·四月十七》
59、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同交歡 一作:相交歡)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譯文
提一壺美酒擺在花叢間,自斟自酌無友無親。
舉杯邀請明月,對著身影成為三人。
明月當然不會喝酒,身影也只是隨著我身。
我只好和他們暫時結成酒伴,要行樂就必須把美好的春光抓緊。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亂。
醒時一起歡樂,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與他們永遠結下忘掉傷情的友誼,相約在縹緲的銀河邊。
注釋
1.酌:飲酒。獨酌:一個人飲酒。
2.間:一作“下”,一作“前”。
3.無相親:沒有親近的人。
4.“舉杯”二句:我舉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飲,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說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為三人。
5.既:已經。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國魏嵇康《琴賦》:“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
6.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7.將:和,共。
8.及春:趁著春光明媚之時。
9.月徘徊:明月隨我來回移動。
10.影零亂:因起舞而身影紛亂。
11.同交歡:一起歡樂。一作“相交歡”。
12.無情游:月、影沒有知覺,不懂感情,李白與之結交,故稱“無情游”。
13.相期邈(miǎo)云漢:約定在天上相見。期:約會。邈:遙遠。云漢:銀河。這里指遙天仙境。“邈云漢”一作“碧巖畔”。
賞析
佛教中有所謂“立一義”,隨即“破一義”,“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先講一番道理,經駁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論,再駁再建,最后得到正確的結論。關于這樣的'論證,一般總有雙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這首詩,就只一個人,以獨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詩情波瀾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籟,所以一直為后人傳誦。
李白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于是李白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過來,連他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這是“立”。
可是,盡管李白詩人那樣盛情,“舉杯邀明月”,明月畢竟是“不解飲”的。至于那影子,雖然像陶潛所說的“與子相遇來,未嘗異悲悅,憩蔭若暫乖,止日終不別”(《影答形》),但畢竟影子也不會喝酒;李白詩人姑且暫時將明月和身影作伴,在這春暖花開之時(“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時行樂。“顧影獨盡,忽焉復醉。”(陶潛飲酒詩序)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說得虛無不可測,推翻了前案,這是“破”。
李白詩人已經漸漸進入醉鄉了,酒興一發,既歌且舞。歌時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傾聽佳音;舞時李白詩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轉動零亂,好像在他共舞。醒時相互歡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時,月光與身影,才無可奈何地分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寫得對李白詩人一往情深。這又是“立”。
最后二句,李白詩人真誠地和“月”、“影”相約:“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然而“月”和“影”畢竟還是無情之物,把無情之物,結為交游,主要還是在于李白詩人自己的有情,“永結無情游”句中的“無情”是破,“永結”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構成了最后的結論。
題目是“月下獨酌”,李白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復雜情感。表面看來,李白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有無限的凄涼。李白詩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詩:“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覺來盼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感之欲嘆息,對酒還自傾。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其中“一鳥”、“自傾”、“待明月”等字眼,表現了李白詩人難以排解的孤獨。孤獨到了邀月與影那還不算,甚至于以后的歲月,也休想找到共飲之人,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游,并且相約在那邈遠的上天仙境再見。結尾兩句,點盡了李白詩人孤獨、冷清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