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愛國詩句
屈原愛國詩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下面就是小編收集的有關屈原的愛國詩句,歡迎大家閱讀!
1、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離騷》)
2、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芷!(離騷)
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4、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離騷)
5、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離騷)
6、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也。 (離騷)
7、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離騷)
8、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靈修之故也。 (離騷)
9、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 (離騷)
10、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離騷)
11、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九歌)
12、沅有芷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
13、乘龍兮轔轔、高馳兮沖天。 (九歌)
14、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 (九歌)
15、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 (九歌)
16、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九歌)
17、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九歌)
18、何靈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與吾心同! (九章.抽思)
19、心郁郁之憂思兮、獨永嘆乎增傷。 (九章.抽思)
20、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與列星。 (九章.抽思)
21、世溷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 (九章.懷沙)
22、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 (九章.涉江)
23、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九章.涉江)
24、茍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九章.涉江)
25、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九章.涉江)
26、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漁父)
27、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滄狼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漁父)
28、薄暮雷電、歸何憂?(天問)
29、魂兮歸來! (招魂)
30、目極千里兮、傷心悲。 (招魂)
31、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卜居 )
32、陟陛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
屈原《離騷》賞析
《離騷》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政治抒情詩,是一首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杰作。詩中的一些片斷情節反映著當時的歷史事實(如“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傷靈修之數化”即指懷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對屈原態度上的幾次反覆)。但表現上完全采用浪漫主義的方法:不僅運用神話、傳說材料,也大量運用比興手法,以花草、禽鳥寄托情意,“以情為里,以物為表,抑郁沉怨”(劉師培《論文雜記》)。而詩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對喻體的調遣,又基于傳統文化的底蘊,因而總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由于詩人無比的憂憤和難以壓抑的激情,全詩如大河之奔流,浩浩湯湯,不見端緒。但是,細心玩味,無論詩情意境的設想,還是外部結構,都體現詩人不凡的藝術匠心。
從構思上說,詩中寫兩個世界:現實世界和由天界、神靈、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的日、月、風、雷、鸞風、鳥雀所組成的超現實世界。這超現實的虛幻世界是對現實世界表現上的一個補充。在人間見不到君王,到天界也同樣見不到天帝;在人間是“眾皆競進以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樣一事無成。這同《聊齋志異》中《席方平》篇寫陰間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經過由人到鬼的變化才到另一個世界,而《離騷》中則是自由來往于天地之間。這種構思更適宜于表現抒情詩瞬息變化的激情。詩人設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傳說中的神山昆侖之上,這是與從原始社會開始形成的一般意識和原型神話相一致的,所以顯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學作品中通過死、夢、成仙到另一個世界的處理辦法更具有神話的色彩,而沒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詩人所展現的背景是廣闊的`,雄偉的,瑰麗的。其意境之美、之壯、之悲,是前無古人的。特別地,詩人用龍馬的形象,作為由人間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間的工具。《尚書中候》佚文中說,帝堯繼位,“龍馬銜甲”。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動物龍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駿馬。《周禮》中說“馬八尺以上為龍”,《呂氏春秋》說“馬之美者,青龍之匹,遺風之乘”。在人間為馬,一升空即為龍。本來只是地面與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駿變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則高空便成天界。詩人借助自己由人間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間的情節變化,形成這首長詩內部結構上的大開大闔。詩中所寫片斷的情節只是作為情感的載體,用以外化思想的斗爭與情緒變化。然而這些情節卻十分有效地避免長篇抒情詩易流于空泛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