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古代詩句
教育的古代詩句
教育也是一種教授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教育的古代詩句,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一起來看看。
1. 《禮記大學》儒家主張的治國,齊家,是有密切關系的兩件事,一個人的家教不好,而又能教人的,沒有這回事。
2. 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
3. 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婦女懷胎三月,出居別的地方,眼不看邪惡的東西,耳不聽胡亂的東西,說話、飲食用禮義來節制。
4.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5. 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專利:集中,散逸:分散。這是顏之推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
6. 教婦初來,教兒嬰孩。
7. 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要教導媳婦最好在初入門,要教好兒子最好在孩提時。
8. 天下之本在家。
9. 漢荀悅《申鑒政體》天下的根基在于家庭。
10.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11. 唐韓愈《師說》如果愛護自己的孩子,那就要選擇老師來教育他。
12. 人生百年,立于幼學。
13. 清梁啟超《論幼學》人生百年,建樹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14.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15. 宋林逋《省心錄》孩提:幼兒。善于教育兒女的.人,必須從小做起。
16. 強國之基在養蒙,兒童智慧須開爽,方能凌駕于人上。
17. 清林紓《閩中新樂府》養蒙:教育、啟蒙。
18. 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
19. 《大戴禮記保傅》年輕時養成的習性如天然生成的一樣,一旦成為習慣就不易改變了。這里指出抓年輕時的教育對于后來的成長極為重要。
20. 人材之成,自兒童起。
21. 清陳宏謀《<養正遺規>序》起:開始
22. 居身務其儉樸,教子要有義方.
23. 清朱柏廬《治家格言》居身:對自身生活行為的操守。義方:道義和思想行為的一定標準。
24. 愛子教之以義方。
25. 《左傳隱公三年》慈愛子女,要教育他們行事應遵守的規矩法度。
26. 愛其子而不教,猶為不愛也。
27. 明方孝孺《行善戒》猶:仍然。意指疼愛兒女但不能忽視教育。
28.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29. 《戰國策趙策》父母愛子女,就得替子女作長遠的打算。
30. 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31. 《資治通鑒》道:道義,正道。適:正是。不從道義上愛護一個人,正是害了他。
32. 君子之于子,愛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導之以道而勿強。
33. 《荀子大略》君子對于自己的子女,喜愛他們而不表現在臉上,使喚他們而不優以辭色,用道理誘導他們而不強制壓服。
34. 賢人智士之于子孫也,厲之以志,弗厲以詐;勸之以正,弗勸以詐;示之以儉,弗示以奢;貽之以言,弗貽以財。
35. 漢王符《潛夫論遏利》賢明的人和有識之士教育子孫,總是勉勵他們立志,而不是教以花言巧語;勸導他們正直,而不是從事奸詐;示范他們儉約,而不是示范以奢侈;贈送他們以訓誡,而不是贈送以財產。
36. 童蒙無先入之雜,以正導之而無不順受棗故養正當于蒙。
37. 明王延相《雅述上篇》 蒙:無知。童蒙,指兒童無知的時期。
38. 今教童子棗則宜誘之歌詩以發其意志,導之習禮以肅其威儀,諷之讀書以開其知覺。
39. 明王守仁《訓蒙大意》諷:勸告。
40. 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
41. 明王守仁《訓蒙大意》不能已:不會停止。
42. 教子工夫,第一在齊家,第二在擇師。
43. 明陸世儀《思辨錄輯要》卷十齊:整治。
44. 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師傅賢者,異日多賢;寬者,多至不肖。
45. 清張履祥《訓子語》童稚:年幼時期。異日:日后。
46. 至樂無如讀書,至安無如教子。
47. 《史曲愿體集》至:最。
48. 愛之必以其道。
49. 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愛惜子女必須講究方法。
50. 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51.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成:成才。要想成就功業,必須家里有好的父兄,外有嚴格的師友。
52. 教子須是以身率先。
53. 明陸世儀《思辨錄輯要》卷十教導兒子必須自己帶頭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