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雪和月字的詩句
于雪和月字的詩句
在古代描寫雪和月的詩詞有很多,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于雪和月字的'詩句,歡迎閱讀參考!
有關于雪的詩句:
1、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望薊門》
2、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苑中遇雪》
3、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白雪歌送武》
4、云鬟綠鬢罷梳結,愁如回飆亂白雪。——《久別離》
5、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雪》
6、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別詩二首·其一》
7、羅襟濕未干,又是凄涼雪。——《滿路花·冬》
8、天寒霜雪繁,游子有所之。——《赤谷》
9、凄凄歲暮風,翳翳經日雪。——《癸卯歲十二月中作》
10、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11、積雪覆平皋,饑鷹捉寒兔。——《南歸阻雪》
12、梅花萬里外,雪片一冬深。——《寄楊五桂州譚》
13、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
14、曠野莽茫茫,鄉山在何處。——《南歸阻雪》
15、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早冬》
16、靖康恥,猶未雪。——《滿江紅·寫懷》
17、孤飛一片雪,百里見秋毫。——《觀放白鷹·其一》
18、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
19、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北風行》
20、漾舟雪浪映花顏,徐福攜將竟不還。——《詠東海》
有關于月的詩句: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 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2.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 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3.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 李商隱《觀燈樂行》
4.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 —— 朱熹《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5.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 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
6.翰林風月三千首,寄與吳姬忍淚看。 —— 劉著《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7.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 王維《酬張少府》
8.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 李商隱《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
9.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 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10.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 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11.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12.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 —— 蘇軾《西江月·頃在黃州》
13.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 李白《關山月》
14.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 馬戴《楚江懷古三首·其一》
15.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 —— 納蘭性德《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
16.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 —— 吳文英《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
17.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曾鞏《詠柳·亂條猶未變初黃》
18.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 白居易《江樓夕望招客》
關于古詩的分類:
在中國古代詩歌體式繁多,在古詩的分類和叫法上也眾說紛紜。尤其是對于樂府、古風、歌行體三類詩,更易混淆。因為,從形式上看,樂府體與古風都是五言體,七言古詩與歌行體都是七言體,很難區分。可是,從古代以來,人們比較一致地承認它們在表達內容、手法、風格特色的區別,對它們有約定俗成的稱呼。
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在《詩五首》的“研討與練習”第二題中說:“《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都是‘歌行體’詩,形式自由,語言流利,格調奔放。請從句式、敘事、抒情等方面說說這兩首詩的異同。”又九年級(上)知識短文《怎樣讀書》中說:“杜甫的《石壕吏》格律較寬,叫古風……”
在這里的叫法,不符合習慣。于是人們習慣上把杜甫的《茅屋》一詩叫做“七言古體詩”,而把岑參的《白雪歌》叫做“七言歌行體”,編者也明顯看到了兩詩的“異”,因此出了這樣的問題。而杜甫的《三吏》《三別》雖然在形式上與“古風”同為五言,但是習慣上人們把《石壕吏》叫做“新樂府”,而不叫“古風”。就為了說清這個問題,需要對中國古代詩歌體式作一簡要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