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他人的詩句
安慰他人的詩句
安慰一詞看似簡單,實際不然。一句好的安慰可以讓人豁然開朗,也可以讓自己人緣倍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安慰他人的詩句,歡迎來參考!
1、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2、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3、尋好夢,夢難成。況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4、最是慘將別離后,一壺漂泊在天涯。
5、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
6、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7、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8、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9、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10、如果敵人讓你生氣,那說明你還沒有勝他的把握。
11、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12、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13、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14、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擴展:
學會如何安慰他人
只有極少數人會選E,因為它看上去就像一句廢話,但是E卻是所有選項中最讓人舒服的回應。不信的話,你就把自己放在受傷者的角色上,把每一句都念給自己聽聽,看看到底哪一句讓你最感“被關心”呢?關懷他人的內心更像是一門藝術與技術的結合體,弄不好是不僅里外不討好,還會弄巧成拙,傷及無辜。所幸只要用心,我們每個人都能學上兩招。
誤區一:“我完全能理解你的感受
解析:
“我理解”大概是“理解萬歲”那個年代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一談到內心感受,我們生怕對方覺得自己情商低,于是一句“我理解”就成了廉價的口頭禪如同選項J,甚至有時它還被作為一種做作的恩惠。盡管意圖很好,這種表達卻可能激怒對方,甚至得到回敬,“不,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的痛苦!”。這是為什么呢?
“我理解你的感受”,讓講話者覺得自己的感受不再是獨一無二的,或者值得進一步認真探求和審慎對待的,談話者自然覺得沒有受到重視,更沒有了說下去的興趣和動力;而且這句話也沒有真正回應傾訴者的真正感受,只是籠統的一言以蔽之,讓對方覺得枯井投石沒有激起想要的關切,也讓談話中心從對方轉移到你身上。
提醒:使用情感反射性問句,說出你從對方話語里感受到的情緒并向對方確認,“聽起來你對他很憤怒是么?”,“好像那一次經歷讓你感到自己很糟糕,是不是?”。這不僅表達出了講話者提到的重點,還表示了你對對方進一步的好奇和關心,更避免了先入為主帶來的誤解。
誤區二:“這沒什么大不了的,你會沒事兒的,時間會醫治一切創傷”
解析:
試想如果你遭遇了不幸,別人如此勸慰你,你是不是也會覺得對方站著說話不腰疼呢?類似的回應還有選項A和D。我們都熱衷給情緒低落中的朋友以希望,但是一句“這沒什么大不了”,不僅讓對方感覺自己正在經歷的苦難純屬無病呻吟,從而無法接受自己當下的感受;也會讓她懷疑自己是否太過敏感和沒出息,本來就已不幸再加上自我指責,只會從而引發更加讓人絕望的乏力感。時間會淡化一切,雖然是客觀事實,但是用在安撫人心的時候卻顯得不那么貼近人性。要知道有些愛恨情仇會跟隨我們一輩子,而且在發生的當下,我們更是無法相信它們能隨時間而消褪。這不過又是一句正確的廢話。
提醒:幫助對方了解和接納自己的感受本身就可以有效的緩解痛苦,太多的時候,跟痛苦作對是我們痛苦的真正來源。“遇到了這樣倒霉的事情,你的憤怒和失望都是正常反應。”,“別再壓抑自己了,哭泣、怨恨、想報復都可以,你要說出來。”記住,接納對方的感受和想法(比如自傷、報仇)并不等于認同他們的觀點和行為,但是疏導、疏導,一定要先疏再導。當對方發現你比她自己還能接納自己,又有什么比這更深刻的關心呢?
誤區三:“想開點兒,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解析:
這句話有多種變化形式,比如選項H和K。“想開點兒”,這句中國人最常用來勸慰別人的開場白,卻最是招人討厭,“想開點兒,廢話,我也想呢,換你是我你試試啊?”而之后關于你還是如何如何幸運的補充更是屬于嚴重找抽。因為這基本上沒有把對方的苦難當回事兒,明明是企圖讓對方感覺自己實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幫助別人往好處想是對的,但首先不能著急,因為在痛苦中或巨大的壓力下我們的注意力會變得狹窄,這時我們需要別人給于我們的最好關懷是耐心和陪伴,尊重對方的節奏也是彼此關心的表現。等對方情緒稍緩再一起回顧生命中的'那些留戀與亮色也不遲啊。
提醒:“看見你這么痛苦卻還在堅持,你是怎么做到的?”,“我發現周圍的人都特別想幫你,你覺得他們為什么會這樣?”,幫助別人想開也得有想開的理由和證據,所以挖掘她生命這中的留戀與在意,遠比動輒數小時以“想開點兒”為主題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效的多。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問題也有資源,引導她探索遠比給與答案更加重要,這個過程就會讓對方感到自己的力量。
誤區四:“我認為你應該這樣做”
解析:
我們對別人的關心,經常演變為對別人人生的指手畫腳,好像越是親近,這個趨勢就越明顯,無論是父母與孩子,還是朋友和愛人。因為好像不把自己智慧貢獻給對方,不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塞到對方懷里,我們就對別人不夠好似地。不過倒過來想一想,對方豈不就已經被我們認為是準弱智或者缺乏自己做決定的能力呢?
沒有人喜歡按照別人的意志生活,所以當太多的“你應該”出現在關心中,可能會被理解為控制而遭到抗拒。比如選項B和D,在不明就里之前就提出建議,你都還沒有機會了解朋友是如何分手的,又如何談得上讓他堅持還是放棄呢?
提醒:關心要關心到點兒上,幫助對方發現生命中更多的可能,生活中看不到的盲點才是我們的任務;即使對方失敗我們仍然愿意陪伴他們尋找失敗中的經驗才是接納的真正含義。 “關于分手這件事情,你現在是什么想法?”,“你覺得除了辭職還有什么其它的選擇?”,提問,提問還是提問,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專家,沒有人比他們本人更了解自己的生活,你的好奇和傾聽就是幫幫助他最好的梳理。
[安慰他人的詩句]相關文章:
1.思故人的詩句
2.形容雪與人的詩句
3.給人的生日祝福詩句
4.想念家人的詩句
5.哪些思念親人的詩句
6.節日思念親人的詩句
7.形容會好好等人的詩句
8.時光不等人的詩句
9.表示在等人的詩句
10.形容思念愛人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