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詩概述及鑒賞訓練
詠物詩
詠物詩是托物言志的詩歌,通過事物的詠嘆體現人文思想。詠物詩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詩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作者的生活情趣。
詠物詩的特點在于托物言志。大自然的萬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的對象,都可以寄托詩人的感情。
(一)鑒賞詠物詩,要注意從以下幾個角度去掌握。
1、欣賞作者對于所詠之物特點的把握和刻畫,即意象分析。古人說寫詠物詩要做到“不即不離”,就是說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滯于物),又要切合所詠之物的特點(曲盡其妙)。
2、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一首好的詠物詩,總是以其生動的形象和強烈的美感吸引讀者,而且有意無意地、或深或淺地透過所詠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隱含生活的道理。
3、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詠物詩托物言志,在整體構思上經常用到擬人、比喻、雙關、借代等修辭手法。
(二)鑒賞訓練: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子規(吳融)
舉國繁花委逝川,羽毛飄蕩一年年。
他山叫處花成血,舊苑春來草似煙。
雨暗不離濃綠樹,月斜長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聲凄切,愁殺行人歸去船。
1、詩歌詠物托意,反復渲染子規鳴啼的衰聲,寫出作者怎么一種思想感情?
2、頷聯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試說明之。
【解析】
子規,杜鵑寫的別稱。這也是古人寫詩時常用的典故。蜀國國王杜宇,號望亭,失國身死,化為杜鵑,悲啼不已,故李高隱有名:“望常春心托杜鵑”。本詩中的“行人”,可視為自指。
【答案】
1、反映作者漂泊異鄉、仕途失意的愁緒。
2、以春草蔥蘢于宮苑,杜鵑啼血于異鄉,反襯、映照鮮明,突出杜鵑鳥孤身飄蕩、衰告無門的悲慘命運。
詠物詩是托物言志的詩歌,通過事物的詠嘆體現人文思想。詠物詩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詩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作者的生活情趣。
詠物詩的特點在于托物言志。大自然的萬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的對象,都可以寄托詩人的感情。
(一)鑒賞詠物詩,要注意從以下幾個角度去掌握。
1、欣賞作者對于所詠之物特點的把握和刻畫,即意象分析。古人說寫詠物詩要做到“不即不離”,就是說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滯于物),又要切合所詠之物的特點(曲盡其妙)。
2、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一首好的詠物詩,總是以其生動的形象和強烈的美感吸引讀者,而且有意無意地、或深或淺地透過所詠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隱含生活的道理。
3、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詠物詩托物言志,在整體構思上經常用到擬人、比喻、雙關、借代等修辭手法。
(二)鑒賞訓練: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子規(吳融)
舉國繁花委逝川,羽毛飄蕩一年年。
他山叫處花成血,舊苑春來草似煙。
雨暗不離濃綠樹,月斜長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聲凄切,愁殺行人歸去船。
1、詩歌詠物托意,反復渲染子規鳴啼的衰聲,寫出作者怎么一種思想感情?
2、頷聯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試說明之。
【解析】
子規,杜鵑寫的別稱。這也是古人寫詩時常用的典故。蜀國國王杜宇,號望亭,失國身死,化為杜鵑,悲啼不已,故李高隱有名:“望常春心托杜鵑”。本詩中的“行人”,可視為自指。
【答案】
1、反映作者漂泊異鄉、仕途失意的愁緒。
2、以春草蔥蘢于宮苑,杜鵑啼血于異鄉,反襯、映照鮮明,突出杜鵑鳥孤身飄蕩、衰告無門的悲慘命運。
上一篇:詠史懷古詩概述及鑒賞訓練
下一篇:山水田園詩歌的概述及鑒賞訓練
* 詠物詩詠物詩是托物言志的詩歌,通過事物的詠嘆體現人文思想。詠物詩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詩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