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詠史懷古詩概述及鑒賞訓練

    詠史懷古詩:一般以古代歷史事件或古代人物為題材,或借古諷今,或寄寓個人懷才不遇的感傷,或表達昔盛今衰的興替之感。詩人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這類詩由于多寫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我國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江山勝跡,人物風流。盡管歷史如大浪淘沙,但無數前人在歷史舞臺上叱咤風云,留下多少輝煌業績,令人欽佩仰慕;留下多 少經驗教訓,讓人唏噓感慨。于是以歷史故事、古人事跡為題材的懷古詠史之作在魏晉甚至更早一些時候便已產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風,甚至出現了像劉禹錫、杜牧 等卓有成就的詠史大家。
    (一)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喟嘆朝代興亡的變化,或感慨歲月倏忽變幻,或諷刺當政者的荒淫無恥,從而表現作者閱盡滄桑之后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傷今懷古的憂患意識。
    (二)詠史詩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劉禹錫、杜牧等。劉禹錫的詠史詩名篇有《烏衣巷》、《石頭城》等;杜牧的詠史絕句被人稱為“二十八字史論”,藝術造詣之深,其詠史詩名篇有《泊秦淮》、《過華清宮絕句》、《赤壁》等。
     懷古詩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一般以古代遺跡為生發點,以地名或“覽古”“懷古”為標題的一類詩歌。
    (三)詩人懷古詠古,大致有這樣幾種情況:
      1、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詩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詩。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江東弟子多俊才,卷土重來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卻感到項羽的失敗歷史的必然:“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2、把史實和現實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抨擊社會現實。兩首宋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京口北固亭懷古》,便是如此。
      3、只抓住歷史的影子,故意借題發揮,如李商隱的《賈生》就是這么一首借古諷今和杰作。

    (四)鑒賞訓練: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蜀先主廟(劉禹錫)
    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①。
    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凄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③。
      注:①五銖錢:漢武帝元狩五年鑄行的一種錢幣。后來王莽將它罷廢,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又恢復。②典出《漢晉春秋》:“司馬文王(昭)與禪宴,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
      1、“蜀先主”是指三國時期的劉備,“天下”二字既表明了劉備志在天下的氣魄,也指出他威攝天下的功業。“千秋尚凜然”渲染、突出了劉備的______,也表達了作者對劉備的_________之情。
      2、“得相”句中指劉備得到______的輔助,開創了大業。“生兒”句是指由于兒子劉禪___________,葬送了基業。
      3、聯系注釋思考,作者在尾聯使用的典故有什么含義?
      4、全詩先寫蜀之盛,后寫蜀之衰,在鮮明的對比中總結了什么歷史教訓?

    【解析】
      1、英雄氣概;仰慕、崇敬
      2、諸葛亮;不能效法先人的賢德(或答“不象賢”亦可)
      3、寫劉禪不惜祖業,只求享樂而毫無廉恥,進一步揭示蜀國敗亡的原因。
      4、人才得失是大業成敗的關鍵,善于擇相使劉備開創大業,短于教子卻葬送了基業。
    * 詠史懷古詩:一般以古代歷史事件或古代人物為題材,或借古諷今,或寄寓個人懷才不遇的感傷,或表達昔盛今衰的興替之感。詩人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這類詩由于多寫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