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歌的語言風格及答題步驟
詩歌的語言風格
1.詩歌的語言風格主要有:
(1)含蓄(委婉)
含蓄凝練指意在言外,常常不直接敘述,而是曲折地傾訴,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往往在于不直截了當地說出情感,而是將情感融于所描繪的形象之中。含蓄的手法,可以使詩歌所表現的情更深、意更重、味更濃。
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眼淚痕干。
這首詩采用“移情”手法,通過“遙憐”“未解”“濕”“干”等詞,含蓄地表達了望月思親的苦思之情。
(2)平淡
平淡即質樸。其語言力求樸素,不加修飾,不追求詞藻的華麗,在平淡平實之中蘊含著深意。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表面看來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蘊涵著詩人超脫塵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3)絢麗(工麗)
語言追求華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工整的對仗。
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語言有鮮明的色彩感,而且設色對比強烈,寫出了春日江南的明艷如畫,抒發了詩人無比喜悅之情。
(4)明快
語言直接、明朗、爽快、干凈利落。
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中的“即”、“穿”、“便”、“向”,表現了快捷的速度和跳躍的節奏,詩人喜不自勝的心情躍然紙上。
(5)奔放(直率)
直率而有氣勢。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詞句將滾滾長江與歷史長河融于一體,凸現了歷史蕩滌千古風流的奔放氣勢,使讀者體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對景抒情的豪邁氣魄。
(6)清新
用語新穎,不落俗套,給讀者以清風撲面之感。如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四句寫四景,有動有靜,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白居易的“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楊萬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等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7)自然:指詩詞不留雕琢的痕跡,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說明自然的風格。
(8)悲慨:即悲壯慷慨、寂寥蒼勁的藝術風格。此風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著對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時,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憤慨不平。
(9)洗練:語言表達是通過千錘百煉而達到質樸、省凈、流暢、圓潤灑脫、意韻無極的境界
(10)沉郁:用一種蒼老遒勁的筆調去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而在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上籠罩著凝重深沉的憂郁色彩和悲劇氣氛,配之相適應的嚴格詩律和鏗鏘的音韻。
2.語言風格答題步驟:
步驟一: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敘)。
步驟二: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析)。
步驟三: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評)。
3.煉字類題型答題步驟:
步驟一: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步驟二: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步驟三:結合表達技巧闡述該字的表達效果,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1.詩歌的語言風格主要有:
(1)含蓄(委婉)
含蓄凝練指意在言外,常常不直接敘述,而是曲折地傾訴,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往往在于不直截了當地說出情感,而是將情感融于所描繪的形象之中。含蓄的手法,可以使詩歌所表現的情更深、意更重、味更濃。
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眼淚痕干。
這首詩采用“移情”手法,通過“遙憐”“未解”“濕”“干”等詞,含蓄地表達了望月思親的苦思之情。
(2)平淡
平淡即質樸。其語言力求樸素,不加修飾,不追求詞藻的華麗,在平淡平實之中蘊含著深意。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敘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表面看來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蘊涵著詩人超脫塵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3)絢麗(工麗)
語言追求華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工整的對仗。
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語言有鮮明的色彩感,而且設色對比強烈,寫出了春日江南的明艷如畫,抒發了詩人無比喜悅之情。
(4)明快
語言直接、明朗、爽快、干凈利落。
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中的“即”、“穿”、“便”、“向”,表現了快捷的速度和跳躍的節奏,詩人喜不自勝的心情躍然紙上。
(5)奔放(直率)
直率而有氣勢。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詞句將滾滾長江與歷史長河融于一體,凸現了歷史蕩滌千古風流的奔放氣勢,使讀者體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對景抒情的豪邁氣魄。
(6)清新
用語新穎,不落俗套,給讀者以清風撲面之感。如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四句寫四景,有動有靜,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白居易的“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楊萬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等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7)自然:指詩詞不留雕琢的痕跡,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說明自然的風格。
(8)悲慨:即悲壯慷慨、寂寥蒼勁的藝術風格。此風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著對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時,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憤慨不平。
(9)洗練:語言表達是通過千錘百煉而達到質樸、省凈、流暢、圓潤灑脫、意韻無極的境界
(10)沉郁:用一種蒼老遒勁的筆調去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而在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上籠罩著凝重深沉的憂郁色彩和悲劇氣氛,配之相適應的嚴格詩律和鏗鏘的音韻。
2.語言風格答題步驟:
步驟一: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敘)。
步驟二: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析)。
步驟三: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評)。
3.煉字類題型答題步驟:
步驟一: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步驟二: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步驟三:結合表達技巧闡述該字的表達效果,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上一篇:古詩歌鑒賞之思想情感分類
下一篇:常見古詩閑適類意象及含義
* 詩歌的語言風格1.詩歌的語言風格主要有:(1)含蓄(委婉)含蓄凝練指意在言外,常常不直接敘述,而是曲折地傾訴,或引而不發,或欲說還休。往往在于不直截了當地說出情感,而是將情感融于所描繪的形象之中。含蓄的手法,可以使詩歌所表現的情更深、意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