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閱讀答案及賞析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杜甫
    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壯哉昆侖方壺①圖,掛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同庭日本東,赤岸水與銀河通,中有云氣隨飛龍。
    舟人漁子入浦敘,山木盡亞②洪濤風。
    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③。
    【注】①方壺:神話中的東海神山。②亞:通“壓”,俯偃低垂。③相傳晉索靖觀賞顧愷之畫,傾倒欲絕,不禁贊嘆:“恨不帶并州快剪刀來,剪松江半幅練紋歸去。”
    1.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這是一首題畫詩,開篇兩句寫王宰不愿倉促作畫,十日五日才畫一水一石,作者極力贊揚王宰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創作態度。
    B.“壯哉”二句表明這是一幅“昆侖方壺圖”,以極西的昆侖和極東的方壺對比,意味兩座山峰布滿畫面,整個空間非常遼遠廣闊。
    C.“巴陵”一句重在寫水,連舉三個地名,一氣呵成,表現圖中江水從洞庭湖開始,一直東流,源遠流長,一瀉千里,波瀾壯闊。
    D.赤岸水仿佛與天上的銀河相通,云氣蒸騰好像隨龍飛動,詩人發揮奇特的想象,傳神地描繪出畫面中水勢的壯美和云氣的彌漫。
    E.“尤工”二句,詩人高度評價王宰山水圖在經營位置、構圖布局方面曠古未有的技法,在一尺見方的畫面上繪出了萬里江山景象。
    2.請就“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兩句詩所蘊含的情感及手法作簡要賞析。(6分)

    參考答案
    1、BE B沒有對比的手法 “布滿畫面”理解有誤;E “一尺見方”是對“咫尺”的誤解。
    2、不知從哪里弄來鋒利的剪刀,把吳淞江水也剪來此入畫中了。(或:作者希望得到鋒利的剪刀,將畫中的吳淞江水剪下帶走)。詩人以索靖自比,以王宰畫和顧愷之畫相提并論。高度贊揚昆侖方壺圖的逼真和巨大藝術感染力。


    參考譯文
    十天畫完一條河,五天畫完一塊石頭。他作畫不愿受時間的催逼,貿然從事,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后,才從容不迫地將真跡留于人間。掛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侖方壺圖,山嶺峰巒,巍峨高聳,蔚為壯觀。圖中的江水以洞庭湖的西部為源頭,一直綿延流向日本東部的海面,猶如一條銀絲帶,場面十分壯觀,岸邊的水勢非常浩渺,縱目望去,好似天水相接,連為一體,與銀河相通。畫面上云霧迷漫,飄忽不定,云團飛動。在狂風激流中,漁人正奮力駕船向岸邊駛去,山上的大樹被狂風吹得傾斜了。王宰的畫在構圖、布局等方面堪稱天下第一,他能在一尺見方的畫面上繪出萬里江山的景象,就好像用并州的剪刀把吳淞江的江水剪來了一半!

    簡析
    開頭四句極力贊揚王宰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創作態度;中間五句,描摹畫面上的奇偉水勢,與巍巍群山相間,筆墨酣暢淋漓;最后六句進一步評論王宰無與倫比的繪畫技巧。全詩寫得生動活潑,揮灑自如,詩情畫意融為一體,詩與畫結合得天衣無縫,歷來為人稱道,影響很大。
    詩人進一步評論王宰高超的繪畫技巧:“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詩人高度評價王宰山水圖在經營位置、構圖布局及透視比例等方面曠古未有的技法,在尺幅畫面上繪出了萬里江山景象。“咫尺應須論萬里”,此論亦可看作詩人以極為精煉的詩歌語言概括了中國山水畫的表現特點,富有美學意義。詩人深為這幅山水圖的藝術魅力所吸引:“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詩人極贊畫的逼真,驚嘆道:“不知從哪里弄來鋒利的剪刀,把吳淞江水也剪來了!”結尾兩句用典,語意相關。相傳晉代索靖觀賞顧愷之的畫,傾倒欲絕,不禁贊嘆:“恨不帶并州快剪刀來,剪松江半幅練紋歸去。”杜甫在這里以索靖自比,以王宰的畫和顧愷之的畫相提并論,用以贊揚昆侖方壺圖的巨大藝術感染力,寫得含蓄簡練。
    *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杜甫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壯哉昆侖方壺①圖,掛君高堂之素壁。巴陵同庭日本東,赤岸水與銀河通,中有云氣隨飛龍。舟人漁子入浦敘,山木盡亞②洪濤風。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焉得并州快剪刀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