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許渾《晚登龍門驛樓》閱讀答案

    晚登龍門驛樓
    許渾
    魚龍多處鑿門開,萬古人知夏禹材。
    青嶂遠分從地斷,洪流高瀉自天來。
    風云有路皆燒尾,波浪無程盡曝腮②。
    心感膺門③身過此,晚山秋樹獨徘徊。
    【注釋】①龍門,相傳為夏禹治水時開鑿。②據傳,鯉魚躍過龍門,“即有云雨隨之,天火自后燒其后尾,乃化為龍矣。”無法躍過者,則“曝腮點顆,血流此水。”③膺門,東漢李膺禮賢下士,后以“膺門”借指名高望重者的門下。
    1.下列對詩歌相關內容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首聯寫詩人晚登驛樓,由眼前龍門勝景,追憶大禹開山疏水之功,“萬古人知”流露出對大禹千秋壯舉的仰慕。
    B.頷聯寫詩人站在樓上眺望,視線由遠及近,青色的山嶺從遠處將大地一分為二,洪流從高處瀉下,生動地展現了龍門一帶的雄偉氣象。
    C.頸聯詩人想象傳說中鯉魚躍龍門的景象,其中“風云”“波浪”寫的是龍門一帶風云迭起、大浪滔天的自然景觀。
    D.“波浪無程盡曝腮”明寫雖有滾滾波濤,但那些未能跳過龍門的鯉魚全都“曝腮”無路可走,暗寫自己仕途遭遇了重大挫折,從此沒了前程。
    E.全詩多處使用典故婉轉抒懷,既凝練貼切,又和諧自然,深得用典如“水中著鹽,飲水乃知鹽味”的高妙。
    2.面對眼前勝景,詩人為什么在晚山秋樹之間“獨徘徊”?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AE((選A得2分,選E得3分,選C得1分,選BD不得分)
    2.①追思古人,首聯“萬古人知”流露出詩人對大禹開山流水的慨嘆與仰慕。②壯志難酬,頷聯巧借“燒尾”“曝腮”兩個典故,體現對士人皆入仕有路,唯獨自己騰達無門的現狀充滿無奈。③無人舉薦。尾聯用典,感慨自己雖過青門,卻無人薦才,只落得“獨徘徊”的冷落下場。
    * 晚登龍門驛樓許渾魚龍多處鑿門開,萬古人知夏禹材。青嶂遠分從地斷,洪流高瀉自天來。風云有路皆燒尾,波浪無程盡曝腮②。心感膺門③身過此,晚山秋樹獨徘徊。【注釋】①龍門,相傳為夏禹治水時開鑿。②據傳,鯉魚躍過龍門,“即有云雨隨之,天火自后燒其后尾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