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古詩歌鑒賞試題的六種問答模式及解答方法步驟

    詩歌鑒賞
    詩歌鑒賞題,大體上可以歸納出六種問答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
    (1)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解答分析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就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故凡屬景情關系都屬于這類題型。
    3、答題步驟
    第一步: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注意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繪時一定要忠實于原詩,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規范的表達為兩個雙音節形容詞。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傷感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傷感。
    4、答題示例
    絕句 二 首(其一)
    杜 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作者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杜甫草堂時。
    問: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魅力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光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營造了一種明凈絢麗的春景;(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5、練習鞏固
    題義公禪房
    孟浩然
    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
    戶外依峰秀,階前眾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凈,方知不染心。
    注:義公是一位高僧,此詩寫其禪房周圍環境。
    問:義公禪房周圍環境有怎樣的特點?寫這樣的環境有何作用?
    答:禪房空林環繞,秀峰迎門,幽谷臨階。夕陽雨霽之時,山巒格外清凈,又有水汽飄落,更顯庭院陰涼;這一環境恰如蓮花般纖塵不染,脫俗絕世;襯托了義公的清德高風,情調高雅,襟懷絕俗,從而寄托了詩人的隱逸情懷。
    二、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
    (1)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修辭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2、解答分析
    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練掌握長用的表現手法。它分為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用典抒情等)兩種,側重考查間接抒情手法。
    描寫手法主要有:襯托、虛實、對比、白描、動靜等。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比興、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用典,另外也考查設問、反問、反語等。
    3、答題步驟
    第一步: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注意全面考慮,觀點準確,考試時,有時為了降低難度,題目中已經明確指出從某個角度加以鑒賞,則這一步就不必了。)
    第二步:結合詩句闡釋說明做主是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的。(這一步即是第一步的論證,必須結合 原詩)
    第三步:此手法如何有效地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即回歸主題,回答技巧對主題的作用)
    4、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巧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問:此詩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反襯的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抒寫了詩人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獨寂寞之情。(步驟三)
    5、練習鞏固
    絕 句 二 首(其二)
    杜甫
    江碧鳥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問:這首詩是杜甫入蜀后,抒寫的羈旅異鄉的感慨。首兩句入嵌在鏡框麗的風景畫。請分析此詩運用的藝術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答:該詩運用了映襯的手法。以江碧襯鳥白,以山青襯花紅,色彩明麗,景象清新。全詩以樂景寫哀情,極言春光之明麗,更能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情致。
    三、分析語言特色型
    1、提問方式
    (1)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或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2、解答分析
    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自此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
    能用來解答的詞一般有:(兩個雙音節形容詞)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委婉、簡練生動……
    3、答題步驟
    第一步: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第二步: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第三步: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答題示例
    春怨
    蓋嘉運
    托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問: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清新自然,多用口語。(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5、鞏固練習
    邯鄲東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東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問: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語言上又有什么特點?
    答:作者通過想象中的畫面,即東至深夜,家里人圍坐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思家之情的。詩的語言質樸無華、明白曉暢。
    四、煉字型
    1、提問方式
    (1)X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2)某字歷來為人稱道,為什么?
    (3)你認為X字好在哪里?
    2、解答分析
    沈德潛曾說:“古人不廢煉字法,然以意勝,而不以字勝。故能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從諸多詩例來看,成功的煉字就是和煉意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煉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觀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現的生活具體化,生動化,縱深化與美學化。只有煉出具體生動的富于美學內容和啟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所煉之字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五言煉第二字:“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五言煉第三字:“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五言煉第五字:“草生公府靜,花落訟庭閑。”
    五言煉二、五字:“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七言煉第二字:“山入白樓沙苑暮,潮生滄海野塘春。”
    七言煉第五字:“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七言煉第七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七言煉第二、五字:“魚含月影隨云動,鳥吐花聲寄樹閑。”
    從詞性的角度而言,古詩煉字一般有:動詞、形容詞、數量詞、虛詞等。(參看上一節:值得注意的詞)
    3、答題步驟
    第一步: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第二步: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點明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者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4、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問: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看法嗎?為什么?
    答:同意。“看”字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的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 ”字,就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5、鞏固練習
    木蘭花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鄒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問:詞中“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用得好不好?為什么?
    答:作者用一“鬧”字,不僅使人覺得杏花綻放得熱烈,甚至還攝人聯想到花叢中蜂蝶飛舞,春鳥和鳴,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氣蓬勃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自是很妙。
    五、“一詞領全詩”型
    1、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等。所以,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方向
    (1)該詞在詩歌結構上所起的作用。
    (2)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4、答題步驟
    第一步:寫了什么。
    第二步:所起的作用。
    六、觀點不同型
    1、提問方式
    (1)有人這樣認為,有人那樣認為,你覺得呢?
    (2)有人熱為某字用得好,有人認為某字用得不好,你認為呢?
    2、解答分析
    解答這類題,思考的方向主要是手法、表情達意方面的效果。首先,要確定一種觀點,然后依據原詩詞的內容分析找到關鍵的幾點理由,分條作答。
    3、答題示例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塌,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問:“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好,為什么?
    答:“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好。因為該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仿佛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為映襯。“引愁心” 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回答“雁別秋江去”,言之成理也可以)
    七、對比鑒賞型
    1、提問方式
    (1)兩首詩或詞出現進行內容與主題、手法等方面的對比,也有與學過的課文詩句的對比。
    (2)說出相同點或不同點。有的指氛圍、情感,有的指風格、方法的對比。
    2、解答分析
    依據原詩詞作答,要從原詩中找理由。
    3、答題步驟
    先對詩詞相關原句作一解釋,中歐啊到題眼;再列出幾條作答。關鍵是抓住其不同點,讓原句中的詞語說話。
    4、答題示例
    夜游記 記夢寄師伯渾
    陸游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問:詞中“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與陸游《書憤》中“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相比較,兩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和異同?
    答:相同點:詞句和詩句都表現了詩人抗金報國、建功立業的愛國之志和壯志未酬、理想落空的傷感之情。
    不同點:詞句抒發了自己不被理解的感慨,突出了烈士墓年,壯心不已的心境;詩句著重表達詩人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鬢衰的悲憤情懷。
    * 詩歌鑒賞詩歌鑒賞題,大體上可以歸納出六種問答模式:一、分析意境型1、提問方式:(1)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2)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就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