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蔡松年《水調歌頭·丙辰》閱讀答案及全詞賞析

    水調歌頭    丙辰九日,從獵涿水道中
    元·蔡松年
    星河淡城闕,疏柳轉清流。黃云南卷千騎,曉獵冷貂裘。我欲幽尋節物,只有西風黃菊,香似故園秋。俯仰十年事,華屋幾山丘。
    倦游客,一樽酒,便忘憂。擬窮醉眼何處,還有一層樓。不用悲涼今昔,好在西山寒碧,金屑酒光浮。老境玩清世,甘作醉鄉侯。

    注解
    ①蔡松年(1107~1159)字伯堅,因家鄉別墅有蕭閑堂,故自號蕭閑老人。金代文學家。宋宣和末從父守燕山,宋軍戰敗,無奈隨父降金,仕至右丞相,封衛國公。松年雖一生官運亨通,其作品卻流露出頗為矛盾的思想感情。晚年受金榮寵,不能不思報答知遇之恩,而內心深處潛伏著的民族意識則又使他感到“身寵神已辱”、“低眉受機械”(《庚申閏月從師還自潁上,對新月獨酌》),“違己交病,不堪其憂”。
    作品風格雋爽清麗,詞作尤負盛名,與吳激齊名,時稱“吳蔡體”,有文集《明秀集》傳世。
    該詞寫于丙辰年重九日,詞人跟從金主打獵的途中。
    ②節物:應節令而出現的景物。
    ③俯仰:仰頭低頭間,言時間短。
    ④擬窮:打算窮盡。“擬窮醉眼何處,還有一層樓”化用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句,表寄情山水意。
    ⑤寒碧:清冷碧綠的湖水。
    ⑥金屑酒:古代帝王賜死之酒。“西山寒碧,金屑酒光浮”,是說西山清冷的碧水浮泛著金屑酒般的光暈。
    ⑦清世:太平時代。


    1、這首詞的上闋景物描寫有何作用?請作簡要分析。
    答:交代了寫作時間及事由,渲染了一種清冷氛圍。時間為秋天的拂曉,景物清淡、蕭瑟。可以從時間詞“曉”, 色調詞“淡、疏、清、黃”以及詞中出現的景物“淡了的星河、城闕、疏柳、清流、南卷的黃云、西風、黃菊”等作分析。
    2、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
    答:“只有西風黃菊,香似故園秋”凸顯游子思鄉之情。“俯仰十年事,華屋幾山丘”一句可以看出作者頗受金國朝廷器重,暗含感恩圖報之心。不過,作者內心深處潛伏著的民族意識又讓他矛盾不已, 最后,“老境玩清世,甘作醉鄉侯” 則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醉心于酒的灑脫淡然情懷。


    賞析
    上闋寫詞人從獵途中的所見所思。
    開始寫拂曉出獵時的景象。
    “星河淡城闕”,星河由明而淡,城闕漸漸從黑暗中顯現出來。“疏柳轉清流”,因為隊伍騎馬奔馳,就有了一種錯覺,清流畔的疏柳似在繞水而轉。
    “黃云南卷千騎,曉獵冷貂裘。” 云朵被晨光染黃了,正簇擁著南去。蒼茫云天下,是浩浩蕩蕩的出獵馬隊。怎奈秋涼又拂曉,即便身著貂裘,依然寒意襲人。
    接下來,詞人寫道,我想探尋應時的景物,卻只見西風中的黃菊,一似故園秋色,美麗芬芳。仕金轉眼已然十年,十年來,皇恩浩蕩,幾處山丘上坐落著我的華屋豪宅。

    下闋抒懷。
    “客”,既指游玩的旅者,也指作客異鄉的羈人,既指他人,也指詞人自己。倦怠了,便坐下來,花間一壺酒,煩憂全忘卻。酒盡了,愁沒了,接下來又打算在哪里望穿自己的醉眼看盡山川美景呢?那就學王之渙,更上一層樓吧!“擬窮醉眼何處,還有一層樓”化用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句,表寄情山水意。
    詞人去宋投金,在金得重用與恩寵,有知恩圖報之心,卻很難消盡對舊朝往日的牽念,也會有一個亡國舊臣的惶懼與不安,內心恐時不時滋生出一絲悲涼。悲涼在故國敗亡,也悲涼在今朝之惴憂,前景的不確定性。
    接下來,詞人直面現實,坦誠告白。“不用悲涼今昔,好在西山寒碧,金屑酒光浮。老境玩清世,甘作醉鄉侯。”
    其實,自己大可不必悲涼今昔,西山泛著金屑酒般光暈的清冷碧水時刻在提醒自己切莫蹈前人覆轍,犯下背逆之罪。自己老了,還是在當下的太平時代,自在山水,閑情余生,甘心做一個醉鄉侯吧!
    詞人坦誠告白自己思想上的矛盾、困惑與顧慮,以及將要做出的選擇,恰恰是一個頂聰明的做法。也許正因為此,詞人才在金朝得到金主的信任,做了高官。
    * 水調歌頭??丙辰九日,從獵涿水道中元·蔡松年星河淡城闕,疏柳轉清流。黃云南卷千騎,曉獵冷貂裘。我欲幽尋節物,只有西風黃菊,香似故園秋。俯仰十年事,華屋幾山丘。倦游客,一樽酒,便忘憂。擬窮醉眼何處,還有一層樓。不用悲涼今昔,好在西山寒碧,金屑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