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歌鑒賞題及答案匯編(二)
6. 閱讀下面兩首詩,按要求回答問題。(8 分)
秋風引 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題金陵渡 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
(1)請簡要分析兩首詩使用的意象特點。(3 分)
(2)兩首詩在描寫景物的方法上有何異同?請結合詩歌作簡要分析。(5分)
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 分)
送李端[唐]盧綸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1)“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兩句渲染了什么樣的氛圍?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2)從“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兩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人生遭遇?
(3)詩人“掩淚空相向”的原因是什么?請作簡要分析。
8. 比較閱讀下面兩首詩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宿夜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之子①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梧桐影
呂巖
明月斜,西風冷。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
【注】①"之子:此君,這位先生。
唐代詩人孟浩然,五代詞人呂巖,二人所處時代不同,但寫的都是等待朋友而不得的焦急期盼的情感。
(1)雖然寫的都是等候的情感,但各自用不同的詞語和表達方式來表達。試抓住兩首詩詞的末句(或聯)中的關鍵詞來分析這個特點。
(2)兩首詩詞都能夠運用形象來表達情感,你認為哪一首的形象更美一些,為什么?
9.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夜 直① 王安石
金爐香燼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闌干。
【注】①夜直,即為值夜班。此時宋神宗已決定采納王安石的意見,實行新法。
(1)第三句春色指什么?詩人為何感到春色惱人眠不得?
(2)末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0.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江村即事 司空曙
罷釣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1)有人說:‘不系船’三字之意,在全詩中首尾相貫。你同意么?請結合詩句進行簡要分析,說明理由。(4分)
(2)詩中反映了詩人怎樣的生活態度或生活情調?你對此有何感觸?(4分)
參考答案
6.(1)兩首詩在表達感情方面是相同的,都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但選取的意象是不同的。劉詩選取了秋季的獨特景色“ 秋風”“雁”等表現凄婉的環境,以“秋風”為主體內容體現秋季特點,從而表現詩人羈旅之思和思歸之情。張詩選取渡口作為抒情的載體,以長江涌潮、斜月當空、對岸燈火等體現羈旅之思。
(2)兩首詩都使用了寓情于景的表達方法。劉詩首句顯示秋風忽至的特征,第二句寫耳聞的風來蕭蕭之聲和目見的隨風而來的雁群,化無形之風為可聞可見的景象,繪聲繪影。后兩句把筆觸從秋空中的“ 雁群”移向地面上的“ 庭樹”,再集中到獨在異鄉的“孤客”,由遠而近,步步換景。張詩前兩句寫羈旅之愁,詩人歇宿在金陵津渡口的一座小樓里,因為遠離了家鄉,心里不免泛起一陣淡淡的鄉愁。三、四兩句從“ 自可愁”引出。因胸懷愁悶,所以深夜難眠,在小山樓上推窗遠望,只見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煙籠寒水的茫茫江面上,忽見遠處有幾點星火閃爍。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把江上清麗的夜景描繪得美妙如畫。
【評注】" 意象是指蘊含詩人感情的景物,描景抒情詩主要通過景物描寫,依照意象體現的情感表達抒情主人公的感情,把握意象的特點和描寫景物的方法應首先分析詩歌的內容。
7.(1)陰冷,凄清。悲涼,孤寂。
別時“寒云”“暮雪”,景物陰冷,凄清。友人伴寒云而去,詩人踏暮雪而歸,心情悲涼,孤寂。意思相近即可。(2)少時喪父,
多年漂泊,歷經磨難,晚逢知友。
答出一點得1 分,“孤”答為孤兒亦可。
(3)詩人為朋友遠去而徒然傷悲,為相見無期而惆悵。“空”意為徒然,徒然傷悲1 分,相見無期1 分。意思對即可。
【評注】" 本題是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的鑒賞。“ 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是指對古代詩歌的思想傾向、作者主旨、作品中的情感基調、作品的思想意義、社會價值及時代價值等進行分析、綜合、重組并評說。詩歌的表達技巧包括:(1)表現手法:或托物言志,或情景交融,或聯想想象,或小中見大,或虛實結合,或動靜結合等。(2)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記敘明確過程,描寫突出形象,議論、抒情點明詩旨。抒情
有直抒胸臆,有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常表現以物托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等。(3)修辭方法:比喻、比擬、借代、
夸張、反復、設問、反問、對偶等。
8.(1)前者重點在“孤”和“候”,后者重點在“立盡”和“ 影”。(2分)孟詩用“孤琴候蘿徑”來表達,一個人孤獨撫琴,雖不遇友人但自得其樂,顯得格調高雅,婉轉含蓄;呂詞用“ 教人立盡梧桐影”直接感嘆,一個“ 立盡”倍感惆悵而孤獨之余,多了些幽怨,而一個“影”字更顯出夜之深、夜之冷和抒情主人的無限悵惘與孤獨,手法直接熱烈。(2 分)
要抓住“孤琴候蘿徑”和“教人立盡梧桐影”兩個句子來分析。
(2)參考答案(1):孟詩充滿詩情畫意。詩中的形象都圍繞“待丁大不至”這一情懷。夕陽、群山、樵夫、煙鳥,都緊扣山中薄暮的環境。松林中的月色清涼,山風中的流泉幽響,樵夫盡走而棲鳥初定,張開素琴,靜候朋友歸來。此情此景,閱讀詩歌,如見其人。
參考答案2:呂詞的形象非常優美。詞人只抓住殘月西墜、秋風夜寒和梧桐樹影下一個孤獨徘徊的人這三個對象,來表達出
一個久待朋友而不至的幽怨情懷的清冷意境。
【評注】 這是個開放題目,只要能夠自圓其說,就可以給滿分。兩首詩詞的形象都很美,但是,在回答時應該加以對比,不能將另一首詩詞完全丟掉不談。
9.(1)“春色”不只是自然界的春,這里寓指政治上開始變法的好形勢。因得到神宗贊同,君臣協力,因而興奮異常,不能成眠。
(2)末句借景抒情,表達了將要實現抱負的愉悅心情。
【評注】" 本題考查詩歌鑒賞能力,能力層級為E。
10.(1)同意。 “不系船”三字是全詩的詩眼,以下三句全從這三字生出。首句寫漁翁夜釣歸來,懶得系船,第二句點明“罷釣歸來”的地點、時間及人物疲倦想睡覺而懶得系船的心情。情景結合,表現了悠閑的生活情趣。最后兩句,“縱然”“只在”兩個關聯詞語,一放一收,把詩歌的意思推進了一層,生動地表現了釣者悠閑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寧靜優美的景色。
評分標準:表明態度是同意或不同意1分,能結合詩句進行分析3分。若答“不同意”,但能自圓其說,最多得2分。【參考資料】 “全在‘不系船’三字,故起句即提出正意,第二句點明江村,第三句一開,第四句一合,而‘不系船’三字之意,便首尾相貫矣。”(劉坡公《學詩百法》)
(2)第一問:這首詩歌表現的是一種悠閑自在或者閑適灑脫的生活情調。第二問正面回答:詩歌即事抒情,將“罷釣歸來不系船”這一事件,與“江村”夜景融為一體,表現出一種看似懶散實際是一種閑適的美好的生活情趣,這正是現代都市人包括我們特別向往的理想的生活境界。第二問反面回答:可從“看似閑適實際是一種懶散的生活情趣”“缺乏積極進取的激情”“不符合生活真實”等角度回答。
評分標準:第一問2分,第二問2分。意思對即可。
秋風引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題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
(1)請簡要分析兩首詩使用的意象特點。(3 分)
(2)兩首詩在描寫景物的方法上有何異同?請結合詩歌作簡要分析。(5分)
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 分)
送李端[唐]盧綸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1)“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兩句渲染了什么樣的氛圍?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2)從“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兩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人生遭遇?
(3)詩人“掩淚空相向”的原因是什么?請作簡要分析。
8. 比較閱讀下面兩首詩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宿夜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之子①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梧桐影
呂巖
明月斜,西風冷。今夜故人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
【注】①"之子:此君,這位先生。
唐代詩人孟浩然,五代詞人呂巖,二人所處時代不同,但寫的都是等待朋友而不得的焦急期盼的情感。
(1)雖然寫的都是等候的情感,但各自用不同的詞語和表達方式來表達。試抓住兩首詩詞的末句(或聯)中的關鍵詞來分析這個特點。
(2)兩首詩詞都能夠運用形象來表達情感,你認為哪一首的形象更美一些,為什么?
9.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夜 直①
金爐香燼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闌干。
【注】①夜直,即為值夜班。此時宋神宗已決定采納王安石的意見,實行新法。
(1)第三句春色指什么?詩人為何感到春色惱人眠不得?
(2)末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0.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江村即事
罷釣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1)有人說:‘不系船’三字之意,在全詩中首尾相貫。你同意么?請結合詩句進行簡要分析,說明理由。(4分)
(2)詩中反映了詩人怎樣的生活態度或生活情調?你對此有何感觸?(4分)
參考答案
6.(1)兩首詩在表達感情方面是相同的,都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但選取的意象是不同的。劉詩選取了秋季的獨特景色“ 秋風”“雁”等表現凄婉的環境,以“秋風”為主體內容體現秋季特點,從而表現詩人羈旅之思和思歸之情。張詩選取渡口作為抒情的載體,以長江涌潮、斜月當空、對岸燈火等體現羈旅之思。
(2)兩首詩都使用了寓情于景的表達方法。劉詩首句顯示秋風忽至的特征,第二句寫耳聞的風來蕭蕭之聲和目見的隨風而來的雁群,化無形之風為可聞可見的景象,繪聲繪影。后兩句把筆觸從秋空中的“ 雁群”移向地面上的“ 庭樹”,再集中到獨在異鄉的“孤客”,由遠而近,步步換景。張詩前兩句寫羈旅之愁,詩人歇宿在金陵津渡口的一座小樓里,因為遠離了家鄉,心里不免泛起一陣淡淡的鄉愁。三、四兩句從“ 自可愁”引出。因胸懷愁悶,所以深夜難眠,在小山樓上推窗遠望,只見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煙籠寒水的茫茫江面上,忽見遠處有幾點星火閃爍。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把江上清麗的夜景描繪得美妙如畫。
【評注】" 意象是指蘊含詩人感情的景物,描景抒情詩主要通過景物描寫,依照意象體現的情感表達抒情主人公的感情,把握意象的特點和描寫景物的方法應首先分析詩歌的內容。
7.(1)陰冷,凄清。悲涼,孤寂。
別時“寒云”“暮雪”,景物陰冷,凄清。友人伴寒云而去,詩人踏暮雪而歸,心情悲涼,孤寂。意思相近即可。(2)少時喪父,
多年漂泊,歷經磨難,晚逢知友。
答出一點得1 分,“孤”答為孤兒亦可。
(3)詩人為朋友遠去而徒然傷悲,為相見無期而惆悵。“空”意為徒然,徒然傷悲1 分,相見無期1 分。意思對即可。
【評注】" 本題是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的鑒賞。“ 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是指對古代詩歌的思想傾向、作者主旨、作品中的情感基調、作品的思想意義、社會價值及時代價值等進行分析、綜合、重組并評說。詩歌的表達技巧包括:(1)表現手法:或托物言志,或情景交融,或聯想想象,或小中見大,或虛實結合,或動靜結合等。(2)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記敘明確過程,描寫突出形象,議論、抒情點明詩旨。抒情
有直抒胸臆,有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常表現以物托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等。(3)修辭方法:比喻、比擬、借代、
夸張、反復、設問、反問、對偶等。
8.(1)前者重點在“孤”和“候”,后者重點在“立盡”和“ 影”。(2分)孟詩用“孤琴候蘿徑”來表達,一個人孤獨撫琴,雖不遇友人但自得其樂,顯得格調高雅,婉轉含蓄;呂詞用“ 教人立盡梧桐影”直接感嘆,一個“ 立盡”倍感惆悵而孤獨之余,多了些幽怨,而一個“影”字更顯出夜之深、夜之冷和抒情主人的無限悵惘與孤獨,手法直接熱烈。(2 分)
要抓住“孤琴候蘿徑”和“教人立盡梧桐影”兩個句子來分析。
(2)參考答案(1):孟詩充滿詩情畫意。詩中的形象都圍繞“待丁大不至”這一情懷。夕陽、群山、樵夫、煙鳥,都緊扣山中薄暮的環境。松林中的月色清涼,山風中的流泉幽響,樵夫盡走而棲鳥初定,張開素琴,靜候朋友歸來。此情此景,閱讀詩歌,如見其人。
參考答案2:呂詞的形象非常優美。詞人只抓住殘月西墜、秋風夜寒和梧桐樹影下一個孤獨徘徊的人這三個對象,來表達出
一個久待朋友而不至的幽怨情懷的清冷意境。
【評注】
9.(1)“春色”不只是自然界的春,這里寓指政治上開始變法的好形勢。因得到神宗贊同,君臣協力,因而興奮異常,不能成眠。
(2)末句借景抒情,表達了將要實現抱負的愉悅心情。
【評注】" 本題考查詩歌鑒賞能力,能力層級為E。
10.(1)同意。 “不系船”三字是全詩的詩眼,以下三句全從這三字生出。首句寫漁翁夜釣歸來,懶得系船,第二句點明“罷釣歸來”的地點、時間及人物疲倦想睡覺而懶得系船的心情。情景結合,表現了悠閑的生活情趣。最后兩句,“縱然”“只在”兩個關聯詞語,一放一收,把詩歌的意思推進了一層,生動地表現了釣者悠閑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寧靜優美的景色。
* 6.閱讀下面兩首詩,按要求回答問題。(8分)秋風引????劉禹錫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題金陵渡????張祜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1)請簡要分析兩首詩使用的意象特點。(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