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歌鑒賞專題之語言賞析
古典詩歌鑒賞
詩歌語言的特征:抒情性 含蓄性 精煉性 跳躍性
考點解讀
分析語言 1、煉字 2、煉詞 3、語言風格
煉字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
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1、選擇題(以前考試題型)
例題:《人間詞話》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一“鬧”字而境界全出。”B
從下列劃橫線的詩句中找出類似“鬧”字那樣錘煉得十分精彩的字,正確的一項:
(1)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2)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3)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4)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A、(1)春 (2)別 (3)入 (4)悠
B、(1)笑 (2)別 (3)潛 (4)見
C、(1)依 (2)別 (3)潛 (4)悠
D、(1)笑 (2)驚 (3)入 (4)山
例題:對韓愈的《春雪》分析不當的一項:C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A首句直陳其事:新年到了,還沒悠芬芳的鮮花。“都”字透露出人們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
B、二句具體描寫:二月還沒有花開——只能見到鮮嫩的草芽。“初”字富含春來過晚、花開太遲的遺憾。
C、“驚”字描摹了人們出乎意料的驚訝之情。
D、三四句用擬人手法寫見雪花二不見鮮花:春遲難耐、白雪飛“花”穿樹,裝點了一派春色。“卻嫌”“故穿”刻畫了雪通人心的美好靈性。
例題:對下列古詩句中加點詞語解說錯誤的一項是:A
A、“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擬人寫法,把綠樹、青山寫得有人的感情。
B、“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物聲。”
用“知”“潛”把春雨人格化,寫成了有知覺、有靈性的東西。
C、“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氣蒸”“波撼”是夸張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偉氣勢。
D、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用擬人得手法。
2、問答題: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例題:閱讀下邊一首唐詩,完成(1)題。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檞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注]征鐸(duó):裝在車馬上的鈴。檞(jiě),又讀(xiè),樹名。枳:樹名,又稱臭橘、枸橘,開白花。杜陵:古縣名,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南。回塘:回環曲折的池塘。
(1)“枳花明驛墻”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請說出妙在何處。
答:“明”原為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為“照亮”之意。枳樹白花照亮驛墻,襯托出拂曉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例題:閱讀下面這首詩,分析“閑”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一個“閑”字,乍看似是表現詩人的閑適恬淡的心情,實際上是與前文“家家雨”、“處處蛙”的喧鬧形成鮮明對照,表現了詩人久等客而客不來時枯坐無聊的心境。
例題: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設問: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 (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其所有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基本套式:……有……的意思,形象地描繪出了……景象,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題: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古人寫詩很講究煉字,詩中的“系”用得準確傳神,請予以簡要分析。
“系”字有系住、拴住的意思。詩中的“系”字描繪了一幅修長柔軟的柳條藤蔓,好像要牽依拉扯著主人,不讓主人離去的動人景象,飽含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一草一木依依惜別的深情。
例題:
臨洞庭上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待有羨魚情。
分析“蒸”、“撼” 兩字在詩中的表達效果。
“蒸”有蒸騰的意思,形象地描寫出了霧氣蒸騰,湖面浩淼的特點。“撼”有搖撼的意思,描繪出了波濤洶涌的氣勢,雄偉壯闊的景象。詩句在寫景中,包含了作者歌頌太平盛世,想要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
例題: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請簡要分析“空”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獨、形單影只”的意思。抒情主人公佇立在玉階,癡癡地、徒勞地茫然望著暮色中歸飛的宿鳥。鳥歸人不歸,觸景生情,引起無限愁思,表達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惆悵的感情。
四、煉詞
1、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請分析它在詩中的作用?
提問變體:“××”一詞,在表情達意上有什么作用?或“ ×× ”一詞,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3、(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例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設問:“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五、語言風格
1、詩詞常見風格
雄渾、豪放、沉郁、曠達
平淡、清新、絢麗、含蓄
2、古代詩人都有自已創作風格
陶淵明的樸素自然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杜甫的沉郁頓挫 李白的豪放飄逸
王昌齡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隱的朦朧隱晦 王維的詩畫一體
溫庭筠的綺麗香艷 高適的悲壯蒼涼 李清照的纏綿悱惻 陸游的悲壯愛國
3、方法、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例題: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設問: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通俗易懂,明白曉暢.(步驟一)。“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達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例題:
長干曲四首(其一)
崔顥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問:品評這首詩歌語言上的特色。
這首詩歌的的語言樸素自然,明快清新。“何處住?在橫塘”句,通過自問自答的對話形式,采用樸素的口頭語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個素樸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例題:
秋浦歌(李白)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分析這首詩歌語言上的特色。
此詩語言明白如話,風格雄渾。詩中用淺顯的語言,說明了因愁而生白發,又用夸張的手法寫白發竟有“三千丈”那么長,表達了詩人深重的愁思。
六、方法指導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問題:
(1)殘陽照射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么效果?
(2)詩人為什么覺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憐”的?試結合詩句作具體分析。
答案:
(1)這是因為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的,的確像“鋪”在江面上,體現出詩人用詞的準確、形象;同時,用“鋪”字還寫出了秋水夕陽的柔和和江南的平靜,給人安閑、舒適的感覺。(2)因為在詩人的眼前所呈現的美好的境界: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珍珠般的露珠,一彎初升的新月,如同在深藍天幕上懸掛著的一張精巧的銀弓。所以詩人才會脫口而出,贊美這夜的可愛。
例題: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綠肥,指 枝葉茂盛 。紅瘦, 花朵稀少 。
這里的“肥 ”和“瘦 ”,使用了 擬人 的手法。詞中把用來寫人的“肥”、“瘦”二字 ,如今卻用來寫 綠葉繁茂、紅花凋落憔悴時的形貌,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的留戀和惜別之情。
這一句不論是在語言的提煉上還是在修辭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極富創造性的,很有新意。
詩歌語言的特征:抒情性 含蓄性 精煉性 跳躍性
考點解讀
分析語言 1、煉字 2、煉詞 3、語言風格
煉字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
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1、選擇題(以前考試題型)
例題:《人間詞話》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一“鬧”字而境界全出。”B
從下列劃橫線的詩句中找出類似“鬧”字那樣錘煉得十分精彩的字,正確的一項:
(1)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2)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3)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4)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A、(1)春 (2)別 (3)入 (4)悠
B、(1)笑 (2)別 (3)潛 (4)見
C、(1)依 (2)別 (3)潛 (4)悠
D、(1)笑 (2)驚 (3)入 (4)山
例題:對韓愈的《春雪》分析不當的一項:C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A首句直陳其事:新年到了,還沒悠芬芳的鮮花。“都”字透露出人們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
B、二句具體描寫:二月還沒有花開——只能見到鮮嫩的草芽。“初”字富含春來過晚、花開太遲的遺憾。
C、“驚”字描摹了人們出乎意料的驚訝之情。
D、三四句用擬人手法寫見雪花二不見鮮花:春遲難耐、白雪飛“花”穿樹,裝點了一派春色。“卻嫌”“故穿”刻畫了雪通人心的美好靈性。
例題:對下列古詩句中加點詞語解說錯誤的一項是:A
A、“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擬人寫法,把綠樹、青山寫得有人的感情。
B、“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物聲。”
用“知”“潛”把春雨人格化,寫成了有知覺、有靈性的東西。
C、“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氣蒸”“波撼”是夸張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偉氣勢。
D、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用擬人得手法。
2、問答題: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例題:閱讀下邊一首唐詩,完成(1)題。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檞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注]征鐸(duó):裝在車馬上的鈴。檞(jiě),又讀(xiè),樹名。枳:樹名,又稱臭橘、枸橘,開白花。杜陵:古縣名,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南。回塘:回環曲折的池塘。
(1)“枳花明驛墻”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請說出妙在何處。
答:“明”原為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為“照亮”之意。枳樹白花照亮驛墻,襯托出拂曉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例題:閱讀下面這首詩,分析“閑”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一個“閑”字,乍看似是表現詩人的閑適恬淡的心情,實際上是與前文“家家雨”、“處處蛙”的喧鬧形成鮮明對照,表現了詩人久等客而客不來時枯坐無聊的心境。
例題: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設問: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答: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 (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其所有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基本套式:……有……的意思,形象地描繪出了……景象,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題: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古人寫詩很講究煉字,詩中的“系”用得準確傳神,請予以簡要分析。
“系”字有系住、拴住的意思。詩中的“系”字描繪了一幅修長柔軟的柳條藤蔓,好像要牽依拉扯著主人,不讓主人離去的動人景象,飽含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一草一木依依惜別的深情。
例題:
臨洞庭上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待有羨魚情。
分析“蒸”、“撼” 兩字在詩中的表達效果。
“蒸”有蒸騰的意思,形象地描寫出了霧氣蒸騰,湖面浩淼的特點。“撼”有搖撼的意思,描繪出了波濤洶涌的氣勢,雄偉壯闊的景象。詩句在寫景中,包含了作者歌頌太平盛世,想要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
例題: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請簡要分析“空”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獨、形單影只”的意思。抒情主人公佇立在玉階,癡癡地、徒勞地茫然望著暮色中歸飛的宿鳥。鳥歸人不歸,觸景生情,引起無限愁思,表達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惆悵的感情。
四、煉詞
1、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請分析它在詩中的作用?
提問變體:“××”一詞,在表情達意上有什么作用?或“ ×× ”一詞,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3、(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例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設問:“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五、語言風格
1、詩詞常見風格
雄渾、豪放、沉郁、曠達
平淡、清新、絢麗、含蓄
2、古代詩人都有自已創作風格
陶淵明的樸素自然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杜甫的沉郁頓挫 李白的豪放飄逸
王昌齡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隱的朦朧隱晦 王維的詩畫一體
溫庭筠的綺麗香艷 高適的悲壯蒼涼 李清照的纏綿悱惻 陸游的悲壯愛國
3、方法、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例題: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設問: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通俗易懂,明白曉暢.(步驟一)。“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達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例題:
長干曲四首(其一)
崔顥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問:品評這首詩歌語言上的特色。
這首詩歌的的語言樸素自然,明快清新。“何處住?在橫塘”句,通過自問自答的對話形式,采用樸素的口頭語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個素樸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例題:
秋浦歌(李白)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分析這首詩歌語言上的特色。
此詩語言明白如話,風格雄渾。詩中用淺顯的語言,說明了因愁而生白發,又用夸張的手法寫白發竟有“三千丈”那么長,表達了詩人深重的愁思。
六、方法指導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問題:
(1)殘陽照射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么效果?
(2)詩人為什么覺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憐”的?試結合詩句作具體分析。
答案:
(1)這是因為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的,的確像“鋪”在江面上,體現出詩人用詞的準確、形象;同時,用“鋪”字還寫出了秋水夕陽的柔和和江南的平靜,給人安閑、舒適的感覺。(2)因為在詩人的眼前所呈現的美好的境界: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珍珠般的露珠,一彎初升的新月,如同在深藍天幕上懸掛著的一張精巧的銀弓。所以詩人才會脫口而出,贊美這夜的可愛。
例題: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綠肥,指 枝葉茂盛 。紅瘦, 花朵稀少 。
這里的“肥 ”和“瘦 ”,使用了 擬人 的手法。詞中把用來寫人的“肥”、“瘦”二字 ,如今卻用來寫 綠葉繁茂、紅花凋落憔悴時的形貌,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對春天的留戀和惜別之情。
這一句不論是在語言的提煉上還是在修辭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極富創造性的,很有新意。
上一篇:古典詩歌鑒賞專題二物的形象——意象
下一篇:古詩詞鑒賞常見典故和意象集錦
* 古典詩歌鑒賞詩歌語言的特征:抒情性?含蓄性?精煉性???跳躍性考點解讀分析語言??1、煉字????2、煉詞???3、語言風格煉字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