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古典詩歌鑒賞專題二物的形象——意象

     古典詩歌鑒賞專題二物的形象
    概念
    意象包括山川草木、花鳥蟲魚等,往往是一種自然形象
    1、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詩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現。
    2、物: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寫對象。詩人通過這種象征性的物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他的品格節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為了言志、言情、言心聲。
    二、詩歌內容的構成要素
    1、意象
    2、意境:是詩人在藝術創作中通過情與景、心與物相互交融而形成藝術境界。是合景與情而言的,古人有所謂“情緣景發”“意與境會”“思與境偕”的說法。
    意象富有生命力的組合就構成意境。
    例:試分析《天靜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意象,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試作簡要分析。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斷腸人
    這首小令濃縮了詩人在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感受,將悲秋與鄉愁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但詩人并沒有刻意去表現他的游子懷鄉思家的傷感,而是平靜地為我們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涼畫面。整個畫面給人以遲暮、渺茫、凄涼、低沉的感覺,與這位漂泊異鄉游子暗淡的心緒諧調一致,這種借助形象表現出來的情景契合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就是詩的意境。
    例: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這首詩就是通過江水中的月影、沖淡柔和的月下燈光、聯拳靜憩的白鷺,躍出水面撥剌有聲的魚兒四個意象,組成了一個統一的意境,描繪了一個寧靜、安謐的和平境界,透露出詩人對平靜安寧生活的向往。
    例:讀李白《望天門山》,回答問題。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問題:這首詩包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的組合形成了什么樣的意境?
    詩中的青山、碧水、孤帆、遠日都是包含著作家情思的意象,這些意象的總和構成了天門山中斷楚江、青山相對、碧水奔騰、遠日映照的雄偉奇麗的意境。
    三、意象鑒賞的方法
    1.找準具體意象
    2.把握意象特點
    3.分析意象意義
    例: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具體形象:柳條藤蔓,黃鶯
    形象特點:系,頻啼
    形象意義:這首詩通過柳條藤蔓的“系”的動作和黃鶯“頻啼”的叫聲,用擬人手法,移情于物,表達了自己對“湖上亭”的眷念和不舍。
    例:  蟬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具體形象:蟬
    形象特點:飲清露,流響,居高,聲遠
    形象意義:這首詩通過對蟬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的形象描繪,表達了詩人獨特的感受: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

    例:鵲橋仙·夜聞杜鵑  陸  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昏,春曉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日夜常啼杜鵑。
          催成清淚,驚殘⑴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⑵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注釋]①驚殘:驚醒。②故山:即家鄉。
    具體形象:杜鵑
    形象特點:凄涼、哀傷、思歸
    形象意義:詩人希望回到抗戰前線,報效國家,但主和派當權,詩人于是發出報國無門的悲嘆。
    習題               
    早 梅      張 渭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
         問:詩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分析解答:本詩展現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風而發的形象。“寒”字點明早梅生存條件的惡劣;“迥”字表現出早梅的孤單;“白玉條“之喻、疑梅為雪之錯覺,鮮明地表現出早梅冰清玉潔之質。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個孤寂傲世、堅韌剛強、超凡脫俗的自我形象。

    例: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鷓鴣天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驚夢覺,弄晴時。
        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在這首詞中,作者為什么要描寫杜鵑的啼叫聲?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古人認為杜鵑的叫聲好像在說
    “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首詞的主題是游子思鄉,因而最適宜從描寫杜鵑的啼叫聲人手。最后兩句是說: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決定回去的日期。表達了作者無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感慨。

    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所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風”幾個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試就詩中孤雁的形象分析作者的情感。 
    “片云”“孤月”意境凄涼,流露出作者孤獨、苦無知音的煩悶;“落日”“秋風”意境雄壯、開闊,又體現了作者“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樂觀曠達。

    例:孤雁   
    崔涂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渚①云低暗度,關月冷相隨。未必逢矰繳②,孤飛自可疑。
    注:①渚,水中的小洲 ②矰,短箭;繳,系箭的繩。
    這是一首以孤雁象征詩人流落不遇的詩。此詩狀孤雁孤飛是十分凄切的:“暮雨”“寒塘”“渚云”“關月”詩境的凄涼也到了極致,而所有這些寫孤雁之語,正好也象征了在兵亂流離中的詩人的身世之感,格調顯得抑郁低沉。
    * ?古典詩歌鑒賞專題二物的形象概念意象包括山川草木、花鳥蟲魚等,往往是一種自然形象1、景:“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詩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現。2、物: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寫對象。詩人通過這種象征性的物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他的品格節操 ......
    chengrenyouxi